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股东向人民法院起诉解散公司的情况下,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在七天内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起诉,必须受理。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当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中规定有其他解散公司的事由出现时,公司应当解散。
虽然未到营业期限,但根据需要,股东会可以作出决议解散公司。由于解散是公司的重要事项,所以股东会会议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必须经过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当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但要求解散公司的股东所持表决权不超过三分之二,通过股东会不能形成解散公司的决议时,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当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公司被行政机关依法决定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撤销时,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必须依据人大制定的法律或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明文规定。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无权解散公司。
国有股份制公司的解散条件及程序。根据《公司法》和有关规定,公司经营管理严重困难、股东利益受损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或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提出请求解散时,公司可解散。符合规定的股东可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法院应当受理并审理。
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的立案时间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七天内立案。同时介绍了公司解散的不同情形,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股东会决议解散、股东请求法院解散以及受行政处罚解散等。
有限责任公司的两种收购方式: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文章详细介绍了收购流程,包括洽谈与初步了解、资产清理与调查、信息整理与分析、法律论证与依据、行政程序调查、收购实施方案、债务重组协议、谈判与合同签订、权利机构审议、部门批准与备案以及资产转移与登记变更等
公司法人是否有权解散公司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法人本身并无权直接解散公司,只有拥有公司全体股东表决权超过10%的股东才有资格向法院提出解散公司的请求。法人解散的条件包括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权力机构决议解散、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被依法吊销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