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犯有合同诈骗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首先,关于被告人是否承诺给某人好处费、某人是否为了得到好处费才在工程结算书与还款计划表上签章的问题,某人的证言自相矛盾,被告人的供述前后矛盾,并且两人的口供不一致。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证据不应被采信,一审判决违法采信证据,是错误的。
其次,关于工程结算书与司法鉴定结论不一致的问题,被告人在一审庭审中已做出明确而合理的解释,一审判决未经调查与核实,违反法定程序片面采信鉴定结论,是错误的。
最后,符合事实的是被告人并未收取某人的好处费,一审判决未能尊重客观事实,主观臆断,是错误的。
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享有辩护权,是不附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没有限制。这表明:
1.辩护权贯穿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不受诉讼阶段的限制。被告人具有辩护权,无论是否请辩护人辩护,都享有辩护权。被告人请辩护人辩护可能受到诉讼阶段的限制,但被告人在侦查阶段就享有辩护权,侦查机关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行使辩护权。
2.辩护权不受被告人是否有罪、罪行轻重的限制。被告人无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都享有平等的辩护权。对被控犯有重罪的被告人,更应保障他们依法享有的辩护权,以防止出现错案。
3.辩护权不受案件调查情况的限制。无论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被告人都依法享有辩护权。被告人的辩护并不仅仅是司法机关查明案情的手段,不能根据司法机关的需要而限制辩护权。
4.辩护权不受被告人认罪态度的限制。无论被告人是否认罪,是否坦白交代,都不能限制其辩护权。被告人有权提出有利自己的证据和理由进行辩护,不能将被告人否认有罪或罪重的辩护当作抗拒行为加以限制。
5.辩护权的行使不受辩护理由的限制。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并不等于被告人一定有从轻、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辩护理由,被告人的辩护权不应因其辩护理由的多少而受限制。
刑事第二审中的辩护意见。首先,针对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被告人是否犯有合同诈骗罪的争议点,并指出一审判决在证据采信上的错误。其次,阐述了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的原则,包括不受诉讼阶段、罪行轻重、案件调查情况和认罪态度的限制,以及
接受xx亲属的委托,xx、xx两位律师为倒卖文物案被告人xx在二审中提供辩护,现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合议庭予以考虑:。这一点在庭审中xx和xx的一致供述可以证实。在这种情况下认定xx犯倒卖文物罪不符合刑事审判原则。鉴定结论是认定文物等级的依据,是确定
接受xx亲属的委托,xx、xx两位律师为倒卖文物案被告人xx在二审中提供辩护,现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合议庭予以考虑:。辩护人认为,在刑事诉讼中,首先适用地是“无罪推定”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认定xx犯倒卖文物罪不符合刑事审判原则。xx系本案主要犯罪实
可写“关于×××(人)××××案的辩护词”。交代辩护人的合法地位。在前言的最后,可概括说明辩护人对此案件的基本观点。如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或定罪不当,等等。这是“辩护词”的主体部分,从事实上、从法律上、从被告的认罪态度上提出辩护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