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行政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发生在法庭审判阶段。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狭义的行政诉讼非法证据仅指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方式或手段取得的证据。而广义的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指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证据的内容、证据的表现形式、取得证据的程序、方式或手段之一不合法的证据。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建立在非法证据判定基础上的,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对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搜查、扣押或以其他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该规则适用于行政案件中具有证明作用的证据材料,如果这些证据缺乏合法性,将被排除在行政诉讼证据之外或定案证据之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需要法律特殊规定,是一项司法适用规则,由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适用。只有人民法院有权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而当事人在自己所掌握的证据中进行挑选、排除以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行为,并不属于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内涵,包括狭义和广义的定义以及主要情形。接着阐述了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规则适用于行政案件中缺乏合法性的证据材料,需要法律特殊规定并由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适用。只有法院有权对非法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