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的义务主体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机关。具体而言,行使国家、检察、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赔偿标准的原则,旨在使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得到适当的弥补,同时考虑国家的经济和财力负担情况。国家赔偿标准主要采用慰抚性原则。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1) 造成身体损害的,应支付医疗费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减少的收入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2) 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对于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还应支付生活费。
(3) 造成死亡的,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于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
(1) 违法行为的确认:司法赔偿的前提是确认违法行为,这一确认可以由侵权机关主动或根据申请作出,也可以由其他有权机关作出。
(2) 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作出错误决定或违法侵权行为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请求应首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赔偿或不赔偿的决定。
(3) 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如果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赔偿请求人可以在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是人民法院,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4) 向复议机关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如果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在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具有终局效力。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从轻情节的认定、犯罪构成等。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收受财物。对于犯罪情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赔偿责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类型,在不同法系中有不同的定位。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包括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等。不同学说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赔偿责任
行政赔偿的申请条件,包括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对公民身体造成伤害或死亡、违法行政处罚、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非法采取财产强制措施以及违法征收财物或造成财产损害等情况。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民在以上情况下可以申请行政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