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审批通常包括审批、核准、批准、同意、注册、认可、登记、检验、年检等几十种。然而,根据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行政审批可以大致分为五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和登记。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审批不包括行政给付。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审查后,通过批准、同意、年检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国务院于2012年8月22日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并于2012年10月10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决定取消和调整了314项行政审批项目。
此后,国务院于2014年2月15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了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
国务院于2014年11月24日决定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19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并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此外,建议取消和下放32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和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将7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
最近,国务院于2016年2月19日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决定再次取消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
行政审批具有以下特点:
行政给付是指行政主体在特定情况下,依法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物质利益或赋予其与物质利益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行政给付具有以下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关于行政许可延续的期限以及行政许可的办理时间和方式。行政机关应在许可有效期届满前决定是否准予延续,若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则视为自动延续。行政许可办理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四十五日,必要时可延长十五日。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后,应
行政许可设定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指出行政许可的设定受到社会发展阶段、地域性和特定背景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文章阐述了随着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行政许可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同时,行政许可的设定也涉及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不同地区的
行政执法监督的定义和范围。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实施的监督活动,适用于依法受行政机关委托或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执法活动。其特征和含义在于由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执法主体的行为进行监察与督促,并纠正违
行政审批的分类、定义和实施,以及行政审批的特点。国务院多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建议取消和下放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和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行政给付则是行政主体在特定情况下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物质利益或赋予相关权益的行为,具有特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