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及房地产法的规定,地役权登记应当颁发他项权利证书。他项权利是土地和房屋登记中的概念,指在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设定的他物权。在我国,他项权利指在他人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上设定的物权。《物权法》中规定的物权种类中,涉及房屋他项权利的只有抵押权和地役权两种。在办理抵押权和地役权登记时,登记机构应当颁发《房屋他项权证》给抵押权人和地役权人。
根据《土地登记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地役权的登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地役权的登记实行登记对抗主义原则,即地役权在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而不是在登记时设立。未经登记的地役权无法对抗第三人。申请地役权登记需要双方自愿,并提供地役权合同。
2. 在申请办理地役权登记时,需役地和供役地的权属状况,特别是供役地的权属状况必须清楚无争议。申请人需要提供需役地和供役地的土地权利证书。
3. 地役权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期限。
4. 地役权登记直接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无需政府审批。
5. 符合地役权登记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地役权合同约定的事项分别记载于供役地和需役地的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并将地役权合同保存于供役地和需役地的宗地档案中。
6. 如果供役地和需役地分属不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辖,当事人可以向负责供役地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地役权登记。负责供役地登记的部门完成登记后,应当通知负责需役地登记的部门,由其在需役地的土地登记簿上记载。
7. 地役权登记后,应当向当事人发放他项权利证明书,并在土地证书的记事栏上记录地役权情况。
8. 虽然地役权的初始登记实行登记对抗主义,但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变更、转让或者消灭时,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地役权的取得方式及其性质。地役权可通过设定取得和法定取得两种方式获得。它是一种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物权,旨在实现特定目的和利益的使用他人土地权利。同时,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如不得与需役地分离,随需役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而消灭等。
地役权消失的原因。包括土地灭失、需役地不再需要利用供役地、供役地无法满足需役地的需求、放弃地役权、存续期限届满或发生预定事由、土地被征收以及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合同等多种情况均可能导致地役权的消失。
地役权的性质和相关规定。地役权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是为了自己的不动产便利而使用的权利,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地役权的规定包括设立形式、登记效力、期限、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效力、抵押和变动等方面。
地役权证书的颁发流程及相关规定。在土地及房地产法中,地役权登记应颁发他项权利证书。登记时需注意地役权的登记对抗主义原则、权属状况、期限、登记办理部门、跨辖区登记流程、地役权登记后的证明发放以及变更与注销登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