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相关知识 > 保险代理 > 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适用中的差异性

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适用中的差异性

时间:2024-04-12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16

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适用中的差异性

摘要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保险法》对保险利益原则作了规定,但仅是简单提及,且规定得较为原则。由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和合同的性质不同,必然使保险利益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存在差异性,忽视这种差异性,在保险实务中易引发保险合同纠纷,有违保险合同的公正,甚至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为此,要根据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利益的差异性,对《保险法》作必要的修改。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保险利益的定义和作用

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合法的经济利益,无论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原则上都是保险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保险利益原则产生的原因是基于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即保险合同是一种机会性合同,投保人购买保险后能否获得保险金的赔付取决于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事故是否发生,这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因为保险合同具有这一特性,在保险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不法之徒利用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赌博而获利,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各国保险立法一般都将保险利益原则作为保险合同产生法律效力的条件。同时,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活动的日趋复杂,各国在保险立法中不断对该原则进行修正和完善。

1.2 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法》中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11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显然,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一章的“一般规定”中加以规定,是将保险利益原则视作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都适用的原则。我国《保险法》虽对保险利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规定过于笼统,未体现保险利益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的差异性。

1.3 对保险利益原则的必要修改

随着保险业务的发展,保险实务中出现的保险利益的一些问题没有法律依据。如:是否所有的保险合同都严格要求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如何认定?保险利益存在的时间有何要求?保险利益是对投保人的要求,还是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也有要求?以上这些问题《保险法》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完全照搬《保险法》关于“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的规定在保险实务中易引起保险合同纠纷,有违保险合同的公正,甚至会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为此,有必要分析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差异性,根据保险实务做法,并借鉴其他国家保险法律有关保险利益的规定,完善我国的《保险法》。

二、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益之比较

2.1 保险利益的认定

虽然一切保险利益均来源于法律、合同、习惯或惯例,但由于两大险种保险标的的性质不同,保险利益产生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主要产生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它主要包括现有利益、期待利益和责任利益。现有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现在正享有的利益,包括所有利益、占有利益、抵押利益、留置利益、债权利益等,是保险利益最为通常的形态;期待利益又称希望利益,是指通过现有利益而合理预期的未来利益,如盈利收入利益、租金收入利益、运费收入利益等;责任利益主要针对责任保险而言,是指民事赔偿责任的不发生而享有的利益。但基于财产保险保险标的的可估价性和保险合同的补偿性特点,保险利益的成立要求符合以下条件:(1)可以用金钱计算;(2)必须是合法利益;(3)必须是确定的利益,即无论是现有利益还是预期利益,都必须在客观上是确定的,能够实现的利益,而不是凭主观臆测或推断可能获得的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相邻关系的法律处理原则

    处理相邻关系纠纷的原则。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兼顾各方利益,遵循互谅互让、互助团结的原则,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同时考虑有效合理地使用财产、方便生产和生活的利益,公平合理是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纠纷解决不当导致的财产和人身损害,应追究相应责任。

  •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包括总则、定义及相关当事人的义务。文中定义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并规定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了保险资金的独立性和投资决策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应遵守的法律和规定。最后,阐述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

  • 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的法律责任

    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的法律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未构成犯罪的情况,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进行行政处罚。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需遵守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并依法独立自主经营,保护存款人利益,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包括总损失调解原则、赔偿责任的划分等。同时,也讨论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处理方式和赔偿比例,涉及第三者保险的情况以及无保险的情况。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医疗

  • 网友咨询:车辆年检超期导致保险公司拒赔,律师如何处理?
  • 合作协议
  • 买卖合同拒绝履行的赔偿准则
保险相关知识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