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山东省反不正当竞争办法

山东省反不正当竞争办法

时间:2025-03-14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2693

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主体

凡在山东省行政区域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及从事与市场竞争相关活动的法人、组织、个人(以下统称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商业道德和不正当竞争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办法所指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竞争法》和本办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条:监督检查机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的主管机关。其他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由其执行。有关执法机关应支持、配合、保障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第五条:举报和保密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监督检查机关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被举报者对举报者实施打击报复的,将按照法律规定从重处理。监督检查机关应对举报人保密,并对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条:国家机关的责任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支持、包庇、参与不正当竞争行为。违者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条:商标侵权和假冒行为

经营者不得从事以下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二)在同一种或者类似的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
(三)销售明知或者应知是假冒注册商标或者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五)故意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

第八条:知名商品的保护

经营者在生产销售中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第九条:企业名称和个人姓名的使用

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中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以及代表其名称或者姓名的文字、图形、代号、标志,诱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经营者租赁他人柜台、场地、设施等进行商品经营的,应当在明显位置上悬挂营业执照,不得冒充出租人进行经营活动。

第十条:虚假表示和误导行为

经营者在生产销售中不得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采用以下手段,对商品质量进行虚假表示:
(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使用被取消的质量标志;
(二)伪造或者冒用专利标志,使用已经失效的专利号;
(三)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检验合格证、许可证号、准产证号或者监制单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山东省反不正当竞争办法

    山东省反不正当竞争办法,旨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监督检查机制,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举报人保密和奖励。同时,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

  • 虚假广告诋毁竞争对手 不正当竞争应赔偿损失

    某电器公司在媒体上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市场上存在仿冒产品,严重侵害其权益,导致竞争对手“××”公司的产品在江西市场遭受损失。张振合律师评析认为该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直接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

  • 金融业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金融业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立法对金融业不正当竞争尚无明确规定,现参照一般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暂作如下解释,金融业不正当竞争是指金融机构或者相关从业人员违反国家有关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金融业不正当竞

  • 工商总局关于发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的公告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引导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商标法》、《广告法》、《侵权责任法》

  • 强制交易行为的三种分类
  • 厦门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 电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竞争及其法律规制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