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管理 > 出口保理业务申请及信用额度申请

出口保理业务申请及信用额度申请

时间:2025-05-27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2745
国际保理业务有两种运作方式,即单保理和双保理。前者仅涉及一方保理商,后者涉及进出口双方保理商。国际保理业务一般采用双保理方式。双保理方式主要涉及四方当事人,即出口商、进口商、出口保理商及进口保理商。下面以一笔出口保理为例,介绍其业务流程。

出口商向保理商提出申请

出口商为国内某纺织品公司,计划向英国某进口商出口真丝服装,并希望采用赊销(O/A)的付款方式。在交易磋商过程中,该纺织品公司首先联系了国内某保理商作为出口保理商,并向其提出出口保理的业务申请。申请过程中,出口商填写了《出口保理业务申请书》(也可称为《信用额度申请书》),其中包括出口商业务情况、交易背景资料以及申请的信用额度情况(币种、金额、类型等)。

保理商选择进口保理商

国内保理商在当天选择了一家英国的进口保理商,并通过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开发的保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FACTORING将相关情况通知给进口保理商,请求其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评估。通常情况下,出口保理商会选择已与其签订过《代理保理协议》、参加FCI组织且在进口商所在地的保理商作为进口保理商。

进口商信用评估及信用额度批准

进口保理商根据所提供的情况,运用各种信息来源对进口商的资信以及真丝服装的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如果进口商的资信状况良好且真丝服装在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进口保理商将初步核准一定的信用额度,并在第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条件和报价通知给国内保理商。根据FCI的国际惯例规定,进口保理商应在最迟14个工作日内答复出口保理商。国内保理商将核准的进口商信用额度及自己的报价通知给纺织品公司。

出口保理协议及资金融通申请

与进口商达成交易合同

纺织品公司接受国内保理商的报价后,与其签订了《出口保理协议》,并与进口商正式达成了交易合同。合同金额为50万美元,付款方式为O/A,期限为发票日后60天。与纺织品公司签署《出口保理协议》后,出口保理商正式向进口保理商申请信用额度。进口保理商会在第3个工作日内回复出口保理商,通知其信用额度批准额及有效期等。

发货及单据提交

纺织品公司按合同发货后,将正本发票、提单、原产地证书、质检证书等单据寄送给进口商,并根据进口保理商的要求将发票副本及相关单据副本提交给国内出口保理商。同时,纺织品公司还向国内保理商提交《债权转让通知书》和《出口保理融资申请书》。前者用于将发运货物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国内保理商,后者用于向国内保理商申请资金融通。国内保理商根据《出口保理协议》向纺织品公司提供相当于发票金额80%(即40万美元)的融资。

催收及通知

出口保理商在收到发票及单据副本后,通过EDIFACTORING系统将详细内容通知给进口保理商,并在发票到期日前若干天开始向进口商催收款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法认为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注重资产增值的转化形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而权益结合法则认为企业合并是权益的联合,注重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

  • 出口保理业务申请及信用额度申请

    纺织品公司向英国进口商出口真丝服装时,向保理商申请出口保理业务和信用额度的过程。出口商提交申请书后,保理商选择进口保理商并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评估。若进口商资信良好,进口保理商将核准信用额度并通知国内保理商。纺织品公司接受报价后签订出口保理协议,并与进口

  • 全球照明电量消耗与节能灯的普及

    全球照明电量消耗现状与节能灯的普及问题。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照明能耗巨大,节能灯推广面临挑战。上海三基欧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T6型节能荧光灯,节能效果显著,但市场推广初期遭遇困难。在政府支持下,该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让人们了解并认可其节能产品,

  • 我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含义

    中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含义和体系,包括产业法范畴和企业法范畴的准入规制。该制度旨在确保外资进入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要求,随国情变化而调整。文章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合资企业法等,并强调了外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 避免无单放货的几点注意事项
  • 票据市场的客户细分
  • 进口许可证的签发和有效期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