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扭送,又称公民的扭送,是指公民根据法定情形,将涉嫌犯罪的人立即送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理的行为。扭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打击犯罪,有效帮助司法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扭送并非刑事诉讼的一种强制措施,而是公民作为法律赋予的一种手段,与公安司法机关相结合,共同打击犯罪。法律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只能是公安司法机关,而扭送则是公民自觉行动起来的表现。扭送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依靠群众、实行专门机关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诉讼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
当公民抓住具有法定情形的人后,应立即将其送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任何人都不得拖延不交、擅自拘禁或非法审讯被扭送的人。具体操作如下: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当接受公民扭送来的人,并立即进行讯问。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决定由谁来处理。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情况,应依法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于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但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情况,应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交给有关机关处理。如果发现不符合拘留或逮捕条件的情况,应向扭送的公民说明情况,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将被扭送人释放。
扭送公安机关时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的问题。传唤是在讯问不需要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时使用的诉讼方法。对于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包括同时询问被扭送人和被害人、证人,留置被扭送人并进行盘问和讯问,或立即送入留置室进行盘
刑事诉讼中的扭送行为,包括其定义、权利与限制。公民在特定情况下有权将犯罪嫌疑人扭送给司法机关处理。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协助打击犯罪的权利。但扭送对象只能送往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这一限制对保护扭送对象和应对反抗威胁不利。建议扩大接受扭送对象的范围
扭送造成违法人员受伤时扭送群众的法律责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如果是正当扭送且造成被扭送人员受伤,扭送群众通常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是扭送错误或超出法定范围,则需承担责任。文章还介绍了正当防卫与扭送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建议扩大接受扭送对象的单位和个人范
公民在法律实施中如何协助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民在遭遇正在实施犯罪、通缉在案的犯罪嫌疑人、越狱逃跑犯以及正在被追捕的犯罪分子时,可以将其扭送至司法机关。公民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与犯罪分子共同斗争,共同维护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