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解决采用调解方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申请与受理: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认为需要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应向所在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只有在接到当事人的申请后,方可考虑是否受理。
申请调解是当事人的权利,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限制和剥夺。根据工作规则第14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申请调解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申请人必须与本争议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有明确的相对人,即申请人必须说明与谁发生了争议,在哪些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有具体的调解请求和事实、理由。
申请人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后,调解委员会应依法进行审查,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决定。调解委员会审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审查申请调解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不是劳动争议的,不予受理;审查调解申请人是否合格;审查申请调解的劳动争议是否符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受申请的范围和条件。工作规则第15条规定,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应征询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对方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作好记录,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审查申请调解的劳动争议是否已经经过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对已经过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的,调解委员会不应受理,应告知当事人按照申诉办理。调解委员会应在4日内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申请的决定,对不受理的,应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调解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1. 弄清争议的基本事实,即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争议的焦点等。
2. 了解与争议有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规定,为判断争议的是非曲直和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
3. 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劳动法规的有关规定,判明是非,分析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拟定调解方案和调解意见。
4. 召开调解员会议,通报调查情况,讨论确定调解方案,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调解意见。
5. 指定调解委员会成员与劳动争议当事人谈话,宣传有关劳动法律法规,提出正确对待调解的要求,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及对当事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调解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劳动争议的调解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调解委员会主任宣布申请人请求调解的争议事项、调解纪律、当事人应持的态度。
2. 听取当事人意见。
3. 说明调解委员会对争议的调查结果和调解意见。
4. 当事人协议。
调解终结的具体方式包括:
1. 当事人自行协调。在调解或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劳动争议的调解即行结束。
2. 当事人撤回申请。如果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撤回自己的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应准许,并终结调解。
3. 当事人拒绝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有权拒绝调解,这时调解委员会应尊重当事人的权利,终止调解。
4.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各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5.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能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调解不成的,应作记录并在调解意见书上说明情况,由调解委员会主任签名、盖章,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调解协议书一式3份(争议双方当事人、调解委员会各一份)。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该企业面对涉及外籍员工的劳动争议,积极采取调解措施,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实现了双方的和解。这一案例展示了企业处理涉外劳动争议的智慧和能力,对于解决跨国企业劳动纠纷具有借鉴意义。
省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实施办法。计划制定阶段,根据相关部门建议和本省实际情况,重点选择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等。实施组织阶段,省局每年下达定期监督检验任务,相关检验机构提交检验细则等产品抽查方案,并严格执行抽样和检验程序。监督检验结
多种严重的医疗状况及其治疗方法。包括肺功能重度损伤需要终生依赖机械通气、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小肠切除≥90%、肝移植手术等。文章还涉及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尘肺Ⅲ期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所有情况均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和手术治疗。
法律专业术语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涵盖了多种不同情况下的人身损害赔偿依据,包括精神病性症状导致的社交能力丧失、肢体肌力低于特定级别的单肢瘫或肌瘫、脑脊液漏伴颅底骨缺损等无法修复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医学症状和法律要求。文章详细列举了多种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