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假释,具体条件如下: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有悔改的态度。
犯罪分子不能存在再犯罪的危险。
对于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在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犯罪分子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也有明文规定,具体如下:
在审判实践中,常常适用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采用吸收、限制加重和合并的原则。
当数罪中有一罪应判死刑或无期徒刑时,适用吸收原则,排除其他轻刑。
对于判处其他刑罚的情况,适用限制加重原则,即在总和刑期以下、数罪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同时规定了数罪并罚不得超越的最高期限,如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5年。
对于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情况,附加刑仍须执行,即适用合并原则。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悔改表现、再犯罪风险以及特殊情况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的规定,包括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合并原则等。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