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管辖异议制度仅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这一制度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两个方面。异议主体可以针对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行使问题提出管辖异议,也可以针对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行使问题提出管辖异议。
管辖异议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术语和制度,它涉及异议主体资格、异议对象、异议的期间、异议的方式、异议的处理程序和异议的法律效力等一整套规范。与之不同的是,主管问题是指法院与其他机关之间对某一争议能否行使审判权的问题,它是审判权行使的外部关系问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起诉条件第4项,起诉的案件应当“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明确将法院受理范围与管辖加以区别,受理范围即主管问题。因此,管辖异议仅仅指法院之间管辖权行使的问题,而不包括主管问题。
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纳入管辖异议范围的原因有三个。首先,当事人希望通过制度化的管辖权异议将主管问题的异议纳入法律程序加以处理,以获得二审终审的机会。其次,有时我们在对待主管问题上容易错用“管辖”这一概念,实际上正确的表述应当是某案不属于法院主管或受理。最后,没有厘清法院主管与法院管辖之间的差异。
地域管辖及其异议的处理程序的重要性。文章指出,争夺法院管辖权可能影响案件审理结果,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但存在级别管辖方面的不足。为确保公正审判,应重视地域管辖及其异议的处理程序,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加强对级别管辖的监督。摘要
诉讼保全的概念及其在民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诉讼保全是一种法院采取的强制措施,旨在确保未来判决能够顺利执行,避免财产损失。通常由当事人申请,法院也可依职权主动采取。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和冻结。法院的裁定适用于多个方面,如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保全和先
法院管辖权的异议及处理方式。当事人若对法院管辖权有异议,需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法院会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处理。如异议成立,案件将被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如不成立,异议将被驳回。此制度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益,确保案件在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维护了司法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管辖异议的受理程序。被告在答辩期间有权提出管辖异议,法院需审查并作出裁定。若异议成立,案件将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若不成立,法院将驳回。被告未提出异议且应诉答辩时,法院将认定案件属于其管辖范围,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