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驳回起诉请求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裁定适用于以下范围:
对第一项至第三项裁定,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
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如果是口头裁定,应当记入笔录。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以下是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
主体不适格包括原告主体不适格和被告主体不适格。当事人是否是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在某些例外情况下,非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利的主体也可以作为适格的当事人。原告必须是有诉讼权利能力且与案件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必须是侵犯原告民事权益或与原告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被请求的相对人。如果有一方当事人不适格,人民法院就应依法裁定驳回起诉。
原告起诉时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即被诉称侵犯原告民事权益或者与原告发生民事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被告,诉讼程序就无法进行,人民法院也无法对案件进行审理。
原告起诉时必须明确指出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益的内容,对被告实体权利请求的内容,以及提出诉讼请求的事实依据和理由。这些都是起诉中的核心内容。如果原告起诉时没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就只能驳回其起诉。
原告提起的诉讼应当属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否则人民法院无权对案件进行审理。例如: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涉及城镇企业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案件;非法集资引发的纠纷;涉及到大面积土地调整或群体性利益重新分配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追索土地征用补偿费等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案件中,如果认为不属于民事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有关材料移送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如果认为不属于民事纠纷案件而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原告另行提起行政诉讼。
我国劳动仲裁活动中代理人的委托问题。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并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代理事项和权限。委托诉讼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但特殊情况下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需提交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的委托书。
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被驳回后,当事人是否可以再次起诉的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如果因证据不足而驳回起诉,但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时,可以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裁定驳回起诉的几种情形。
借款到期日超过三年后是否能提起诉讼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即使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只要满足起诉条件,法院将予以受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的原则和规定。
关于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当事人在撤诉后同一天再次起诉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起诉情形,人民法院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同时,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申请人资格、自愿性、合法性和法院裁定。法院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