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投标获得工程项目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投标。企业在决策是否投标时,应考虑项目的专业性和其他因素。对于承包难度大、风险高、技术设备和资金不足的工程以及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企业应主动放弃投标,以避免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等困境,从而保护企业的信誉和效益。
然而,如果招标工程是企业的强项,同时也是竞争对手的弱项,或者业主意向明确,对可能出现的技术、资金等重大问题有解决方案,企业应坚决参与投标。在企业没有后续工程、已经出现窝工或部分亏损的情况下,中标后至少可以减少窝工和亏损,因此应该不惜血本,最大限度地降低报价去投标。
在决定投标后,企业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投标标的。这涉及到风险标和保险标、盈利标和保本标、亏损标等的选择。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如项目的性质、竞争对手情况等,来确定投标标的。
为了提高中标几率和效益,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首先,企业应从多个方面获取大量信息,全面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业主、市场、招标工程和工程现场等情况,以便做出准确的决策。其次,企业应注意竞争对手的实力、优势以及投标环境的优劣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最后,企业应以长制短,以优胜劣,通过优化报价等方式提高中标几率。
正确的投标决策对于企业是否中标、中标后的效益,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职工的经济利益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投标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提高投标成功率和效益。
 
	
	   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需考虑项目专业性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是否投标。决定投标后,企业需选择合适的投标标的和优化投标策略。正确的投标决策对企业是否中标、中标后的效益及发展前景和职工经济利益都有重要影响。
 
	
	   招标人发售招标文件收取费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建设工程招标流程的各个步骤。招标人需备案招标项目,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并组建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定标和中标。整个流程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工程招投标的投诉处理时效及程序和中标人的相关义务。投诉方面,明确规定了投诉时效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的10日内,投诉处理程序包括是否受理投诉的决定和书面处理决定的作出。中标人需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禁止转让中标项目,但可以分包部分工作,且对分包项目负责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条规定,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实际情况,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投标人中标后,可以将一些工作交给其他供应商或承包商完成。在实践中出现的许多工程质量问题不少是由于投标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