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法律规定及认证机构职责
时间:2025-03-10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即指认证机构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所采用的标准。产品质量法规定,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应当“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为开展国际间的质量体系认证提供了统一的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布,使世界各国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概念、原则、方法和程序得以统一,它标志着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我国于1988年正式发布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的国家标准。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法律规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或其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负责。认证机构包括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直接设立的认证委员会和授权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行业认证委员会。
认证机构的职责
认证机构作为负责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机构,承担以下主要职责:1. 制定实施认证的具体规则和程序:认证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详细的认证规则和程序,确保认证过程的透明、公正和可靠性。2. 受理认证申请:认证机构负责接收企业的认证申请,并进行初步审核,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3. 对申请人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审:认证机构对申请人的质量体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审,包括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质量管理制度、过程控制和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4. 批准认证并颁发认证证书:经过评审合格的申请人将获得认证机构的批准,并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证明其质量体系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5. 进行事后监督:认证机构对持有认证证书的企业进行事后监督,确保其质量体系的持续符合认证标准,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通过以上职责的履行,认证机构能够有效推动企业质量体系的规范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认证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也为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法律规定及认证机构职责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法律规定及认证机构的职责。根据产品质量法,认证机构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认可,包括认证委员会和行业认证委员会。认证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认证规则和程序、受理认证申请、评审申请人的质量体系、批准认证并颁发证书,以及进行
-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
-
基本定义
产品质量的定义和特性。产品不仅包括实物产品,还包括服务、软件和流程性材料等。质量不仅仅是产品的固有特性,也包括过程与体系的质量。质量特性涉及物质、操作运行、时间和外观等方面。此外,产品质量标准需符合ISO8402-1994标准,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完
-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区别
-
企业必须申请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吗
-
简述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