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检察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活动中,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监督意见,对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中发生的不合法行为或对具体案件处理错误进行监督,并促使人民法院自行纠正的一种非法定的法律监督形式。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1年9月下发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以促使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9月下发的《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第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检察建议后,人民法院应认真研究改进工作,如果符合再审立案条件,可以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3月下发的《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符合本意见规定情形的判决、裁定、调解,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再审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责时采取的一种监督措施。它具有监督性,因为其目的是监督人民法院的行为,促使其自行纠正错误。同时,再审检察建议并非强制性的,因为人民法院是否启动再审程序是由其自行决定的,检察机关的建议只具有指导性作用,缺乏强制约束力。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的执行。以下几种情况不得申请再审: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
再审的启动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且需要再审,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人民法院院长只能对本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并且只有提交讨论的权力,没有直接决定再审的权力。对于本院审理的裁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是否进行再审,应当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的裁判进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提审或者指令再审。提审是将案件提到最高人民法院由其亲自审理,指令再审是指令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对裁判已经生效的案件进行再审。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具有审判监督权。对于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发现确有错误时,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应当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关于检察建议的几点建议的处理方式。首先,审查检察建议提出的方式分为依职权和依当事人申请两种情况。其次,保留被建议方的异议权,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再次,完善检察监督调查核实的程序,确立调查范围和方式。最后,确立“法院纠错先行,检察监督断后”模式,完善有
协议抚养孩子的法律效力及其与合同的关系。协议抚养孩子无需公证即具有法律效力,且父母对未婚子女的抚养义务不变。协议与合同在意义、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明确性、详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协议抚养孩子需有利于孩子成长,合理且符合所在地生活水平。未婚生子个人
再审的生效及执行问题。再审结果决定权在立案二庭,但再审并不直接导致判决改变。判决书生效和执行规则各异,取决于是一审还是二审。再审申请被视为一种纠错机制,并非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当事人对判决书等文书不服,可在生效后六个月内申请再审,但改判案件占比不高。申
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中的补充证据问题。一审中未提交的证据,若在一审后新发现,可在二审中提交并采信。新证据需在二审开庭前或审理时提出,如不需开庭,则需在指定期限内提出。再审时提供的新证据需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对方当事人在被告知后,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