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时间:2025-06-03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6079

一、听证范围的确定

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以及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罚款,对个体工商户处以一万元以上罚款,对单位处以三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执法单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进行听证。如果当事人提出听证申请,应按照本程序组织听证。

二、听证组织机关和听证人员

(一)法律规定授权的组织查处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由该组织自行组织听证;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查处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由行政机关组织听证,也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受委托组织自行组织听证,行政机关的代表也可以参加。

(二)听证主持人由听证组织机关的法律部门派员担任,也可以委托执法机关或执法机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

(三)听证组织机关可以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为书记员,负责制作听证笔录和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工作。

三、听证主持人的职权和职责

(一)听证主持人行使以下职权:

  1. 决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2. 决定听证的中止、终止或延期;
  3. 决定证人当场作证。

(二)听证主持人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 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听证参加人;
  2. 就本案事由和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3. 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补充证据;
  4. 维持听证秩序,制止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
  5. 审阅听证笔录,并提出书面意见。

(三)听证主持人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回避:

  1. 是本案调查人员;
  2. 是当事人或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3. 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四、听证参加人

(一)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本案调查人员、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二)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

(三)当事人享有以下权利:

  1. 要求或放弃听证;
  2. 申请回避;
  3. 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权限;
  4. 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5. 审核听证笔录。

五、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一)调查人员应当在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

(二)听证告知书应当包括以下主要事项:

  1. 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
  2.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及其理由和依据;
  3. 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4.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听证组织机关的名称。

(三)听证告知书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以挂号邮寄等方式送达。

(四)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执法单位书面提出听证要求;以挂号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邮戳日期为准。

(五)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规定期限的,执法单位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的书面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不举行听证,并说明理由。

六、听证的举行

(一)听证主持人应当自受理当事人听证要求之日起2日内,确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听证举行的7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二)听证通知书应当包括以下事项:

  1. 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
  2. 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3. 听证主持人或书记员的姓名;
  4. 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5. 由当事人准备的证据和通知的证人等。

(三)听证会开始前,听证主持人应先进行以下工作:

  1. 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2. 宣布听证纪律;
  3. 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当事人申请回避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听证暂停,并请听证组织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1. 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
  2. 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处罚建议和理由;
  3. 调查人员向主持人提供证据,当事人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
  4. 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包括以下事项:

  1. 案由;
  2. 听证参加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
  3. 听证主持人、书记员的姓名;
  4. 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5. 本案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处罚建议和理由;
  6. 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
  7. 听证参加人的签名或盖章。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或书记员应当将听证笔录交给当事人和本案调查人员审核,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如果当事人拒绝,听证主持人或书记员应在听证笔录上注明。

听证笔录中的证人证言,应当交给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

听证主持人应当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提出书面意见,判断当事人违法事实是否成立,并签名或盖章。

七、听证组织机关负责人的决定

听证组织机关负责人应根据听证主持人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听证笔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具体决定。如果是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自行组织听证的,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经行政机关审查同意。

八、听证的中止和终止

听证应当中止或终止的情形包括:

  1. 当事人残废或组织解散,需要明确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2. 当事人或本案调查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3. 在听证过程中,需要重新调查或鉴定相关证据的;
  4. 其他需要中止或终止听证的情形。

当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听证应当终止的情形包括:

  1. 当事人死亡或组织解散满3个月,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2.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3. 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

九、费用承担

组织听证的费用由听证组织机关承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庭行政听证的原则

    法庭行政听证的原则,包括公开原则、职能分离原则、事先告知原则和案卷排他性原则。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哪些行政处罚应当举行听证程序,以及听证告知书的送达和听证通知书的送达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行政监督涵盖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而行政法制监督则是指特定机关、司法机关及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基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行政行

  • 情报活动阶段:问题发现与目标确定

    行政决策活动的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和决策过程反馈。情报活动阶段主要确定决策目标和问题;设计活动阶段拟定备选方案并评价其后果;抉择活动阶段选定最佳方案;决策过程反馈则是对整个决策过程进行实践性评价和检验,及时修正决策方向或弥补遗漏。

  •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

  •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 行政裁定的法律特点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规定编制审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