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和监事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监事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公司内部的所有活动,而法人则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58条的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若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监事的权责、产生办法做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第五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三人。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但不设监事会。
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监事会设立一名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主席负责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如果主席无法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半数以上的监事可以共同推举一名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监事的任期为三年,届满后可以连任。如果监事任期届满后未及时改选,或者监事在任期内辞职导致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原监事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监事职务,直到新监事就任。
分公司与股东的概念和关系。分公司是由总公司设立的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其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受总公司管辖,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因此分公司不能成为股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其中分公司需满足一系列设立条
法人和监事在公司中的不同责任。法人需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而监事会的设立、成员组成、职责和产生办法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有详细规定。监事负责监督公司内部活动,确保公司运营合规。
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申请上市的相关问题。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控股子公司可继续申请上市,但需遵守规范运作要求和公司制定的整体发展战略与规划。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承担对控股子公司的指导、监督和相关服务的义务。控股子公司需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并接受公司监
法人变更对社保的影响,明确指出变更法定代表人不会影响社保的参保缴费,已缴纳的部分依然有效。同时强调了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义务及其违反的后果,以及法定代表人变更与社保缴纳的关系。无论法人如何变更,用人单位的社保缴纳责任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