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和婚姻管理条例的规定,离婚协议应包括当事人及其婚姻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结婚时间、生育子女时间个数以及离婚原因。
离婚协议应明确双方对离婚的同意表示。
离婚协议应规定离婚后子女与哪一方共同生活,抚养费包括教育费如何给付。同时,需要解决不和子女共同生活一方对子女的探视问题。
离婚协议应明确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的分割方式。
离婚协议应规定一方有困难时,另一方实施经济帮助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无房屋产权无房可居一方的居住问题如何解决。
离婚协议应明确对一方有法定过错的情况下的离婚损害赔偿问题。例如,对于重婚、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有过错的一方,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签订离婚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必须双方自愿。非自愿采用威逼、胁迫手段签订的协议的财产分割等部分的协议是无效的。比如对财产协议的某部分不签就要杀害对方、或对方的亲属,被逼方无奈签署的部分。
(2) 应由双方亲自签署,不得由他人代签。
(3) 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如双方离婚,规定另一方不得再婚、不得离家,即所谓的离婚不离家,这一条款违法了《婚姻法》的规定,干涉了另一方的婚姻自由,是无效的。
(4) 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包括子女的利益。如有的协议中以抚养费为筹码,约定放弃探视权不付抚养费,这一条款因损害了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也应认定为无效。
(5) 不得有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
(6) 协议应当履行,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履行。经过法院认可,一方不执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离婚这种身份行为不得再附其他条件和期限。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婚姻期间婚前财产收益的归属问题。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及收益的归属方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婚前财产包括个人合法收入、婚前取得的财产权利、婚前财产的孳息以及婚前财产形态的改变等。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
婚后个人名义购房是否属于夫妻财产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婚后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购置的房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经公证证明或其他充分证据证明购房资金是婚前财产,个人名义购房可视为婚前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