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回避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遇到法定回避情形时,主动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了自行回避的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消除可能导致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的人为因素,使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
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存在法定回避情形,并向相关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的行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公安司法人员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公安司法机关有责任保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分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根据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因此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到法定回避情形但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时,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指令回避是回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必要补充。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包括自行回避和当事人要求回避的情况。自行回避中,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形下应主动回避;当事人要求回避时,需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法院对回避申请应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决定,如当事人不服可申请复议。回避制度是保障诉讼公正性的重要制度,不遵
延期开庭审理的裁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若案件一方申请延期审理且符合法定情形,法院会进行裁定。延期审理的情形包括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重新鉴定、检察人员发现需补充侦查及申请回避等情况。
申请回避权在审判实践中的滥用问题。当事人滥用申请回避权主要表现在故意编造利害关系、向非承办人或合议庭部门提出申请、延迟申请回避和扩大回避范围等方面。针对滥用申请回避权的现象,不应只是简单地让承办人或合议庭主动退出,而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最高法院的相关
刑诉中公诉人要求审判人员回避的权利及其相关的法律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一定情形下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这些情形包括与案件当事人或其近亲属有关、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等。当事人有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