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
时间:2025-09-23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们知道,在合同中,债权人享有请求权的,与请求权相对应的是抗辩权。抗辩权有多种分类,那么,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在法理上的称呼不同而已。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应满足以下条件:(一) 当事人基于同一双方合同互负债务。同样地,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双方当事人应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并在履行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一单方合同不涉及先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如果当事人互负债务并不是基于同一双方合同,则不存在先履行抗辩权。此外,两项债务间应存在对价关系。如果没有对价关系,也不存在先履行抗辩权。(二) 当事人履行有先后的顺序。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在履行上有先后顺序的区别,这是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最大区别。"先后顺序"是根据当事人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确定的。只有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时,后履行一方才享有先履行抗辩权。(三)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债务或履行合同债务不符合约定。这是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前提条件。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实质上是对先履行一方当事人违约的抗辩,是后履行一方当事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有利措施,既可以防止在履行后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又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先交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交货",都存在履行先后顺序。如果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履行,则构成违约,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即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四)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应先履行的债务是可以履行的。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债务已经不可能履行,那么后履行一方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就失去了意义。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后果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产生的最直接法律后果是,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可以对抗或否定先履行一方当事人要求履行债务的请求,从而拥有暂时中止履行债务的权利。当然,这种权利是有限的。如果先履行一方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或继续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应立即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不能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为由继续违约,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利的法律后果,甚至构成违约。以上所述的先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后果表明,其本质上是一种实体上的法定抗辩权,属于一时的抗辩权或延期的抗辩权,其只能暂时中止履行合同债务,不能改变和解除已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性质与先履行抗辩权的设立思想一脉相承,因为先履行抗辩权是合同履行中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它必须体现"合同的履行是其他一切合同法律制度的归宿或延伸"的指导思想。因此,先履行抗辩权制度只能促使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而不会鼓励双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区别三大抗辩权的要求
合同法中的三大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这些抗辩权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合同中的先后履行顺序、对方的履行情况和是否存在不安抗辩的情形等。这些抗辩权的设置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使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方的请求权
-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定义
中国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介绍了其定义、适用范围以及与留置权的区别。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双务合同,旨在保护交易各方利益,减少损害。其与留置权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显著区别,包括权利性质、拒绝给付的标的、所保证的债权、目的和实现方式等方面。完善的法律规
-
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
顺序履行抗辩权与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和联系。实际上,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呼。行使先履行抗辩权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基于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履行有先后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合同债务或不符合约定,以及先履行一方的债务可履行。先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后履行一方
-
默示毁约与不安抗辩权区别是什么
默示毁约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首先,不安抗辩权以双方履行债务时间有先后之别为前提,而默示毁约则没有此前提。其次,不安抗辩权的发生原因有四种情形,而默示毁约的理由更为广泛。第三,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与债务人是否有过错无关,而默示毁约则以过错为构成要件。最后,
-
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
-
最高院不安抗辩权成立需要哪些条件
-
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