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用具费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组织和肌体功能,需要赔偿补偿功能器具的费用。例如,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下肢或上肢残废,需要使用假肢,此时支出的费用属于残疾用具费。残疾用具对于某些程度的残疾来说是必需品,是受害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交通事故的后果之一,应当予以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规定,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计算应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进行。如果伤情有特殊需要,可以参考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应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根据上述规定,残疾用具费的计算应以补偿受害人必需的残疾功能器具所需费用为限,不能要求残疾用具费的支出足以恢复身体残疾前的功能。普通适用器具是指统一品种的、被广泛或普遍使用的残疾用具,一般优先考虑国产用具。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下肢残疾的受害人,只能配置人力代步工具,机动代步工具不在此限。
计算公式如下:
残疾用具费 = 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
当决定残疾用具补偿费时,还需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残疾程度、职业和所处地理环境,灵活掌握残疾用具的配置情况。此外,在计算残疾用具费时,还需考虑残疾用具的使用年限、维修或更新等事项,以便将更新或维修残疾用具的费用计算在内。
1.《工伤保险条例》
根据第30条规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应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算。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根据第50条第6项规定,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第26条规定,残疾辅助器具费应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如果伤情有特殊需要,可以参考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应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第4条第6项规定,受害残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辅助生产劳动需要必须配制假肢、代步车等辅助器具的,凭医院证明按照国产普通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申请鉴定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病历材料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审核材料,组织鉴定并作出结论,伤情复杂的可延长鉴定时间。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伤情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意见出具鉴定结论书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的规定。规定指出,职工发生工伤并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或对劳动能力产生影响时,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将被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不同程度。
车祸尾骨骨折的赔偿标准及项目,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致残赔偿和死亡赔偿等。其中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和护理费用等;致残赔偿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用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用等;死亡赔偿则包括丧葬费用、被扶养人生活费用、死亡补偿费用等。此外,
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残疾用具费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组织和肌体功能,需要赔偿补偿功能器具的费用。计算方法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进行,需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残疾程度、职业和地理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