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裁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表明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而民事诉讼不需要双方协商,只要一方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选择仲裁意味着放弃了诉讼的权利,因此认为仲裁和诉讼可并存是错误的。
仲裁委由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法制局)和商会统一组建,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法院是国家法律的审判机构。简单地说,仲裁就是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以后出现纠纷时叫某仲裁机构做“娘舅”,一旦裁定对双方都有法律效力。
仲裁是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而民事诉讼的审判人员由人民法院决定。
仲裁实行一审终局制。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实再次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诉、上诉。而民事诉讼可经过一审、二审和再审三个阶段。并且仲裁一般不公开审理,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而民事诉讼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公开审理。
仲裁费没有规定可以减交、缓交、免交,而法院有相应规定。仲裁费比诉讼费高,例如对于二万元的纠纷,仲裁费是1350元,而诉讼费是800元。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有权对仲裁协议的效力进行认定、进行证据保全、财产保全并且可以执行、撤销仲裁裁决。
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证据的证据效力规定的不明确性,并分析了仲裁制度对证据的特殊性要求。仲裁程序试图摆脱证据规则的束缚,但又受到自然公正原则的影响。自然公正原则要求仲裁员独立行使权力,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成为仲裁程序中的公认基本原则,证据规则也因此
我国民事诉讼中关于仲裁管辖移送的答辩期限及相关规定。当事人对仲裁管辖移送有异议的,应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的15天内提出异议。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后,法院会进行审查。如果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法院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
仲裁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仲裁需双方达成协议并不得再起诉,由仲裁委审理并组成仲裁庭,具有专门的仲裁规则和程序。民事诉讼则由法院审理,程序更为复杂。仲裁机构相对封闭,注重保护当事人隐私;而法院则公开审理。仲裁费用较高,但两者在特定情况下存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