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互换后,双方的土地已经进行了互换登记或备案等行为,这并不影响双方土地互换的效力。因此,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该笔补偿款应归属于互换后的土地承包人。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如果法律规定了特定的形式,应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在谢-玉与王-飞口头达成的互换承包地的协议中,意思表示真实,没有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也没有违反法律的形式要求。同时,谢-玉和王-飞都承认达成了口头协议和互换承包地的事实。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进行流转,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本案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互换的方式流转,互换是指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为方便耕种或各自需要而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
互换的性质如下:
土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的补偿。由于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因此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具体分配由村民会议决定。
安置补助费是支付给被安置人口的,是对承包经营权人失去承包经营权的一种补偿。因此,安置补助费应支付给承包经营权人。
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是对土地上的附着物进行补偿,因此该部分补偿费用应支付给实际所有者。
原告郑某兴和被告耿某善在城口县同一乡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引发的纠纷。最初双方为了退耕还林地连片而达成了口头互换协议。然而,被告后来反悔并阻止原告耕种互换后的土地。经过法院审理,确认了双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的有效性,并判决被告停止侵害。文章还
李某与聂某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分析。根据合同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换协议有效,且互换土地耕种可视为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未经过村委会备案,但承包经营权流转未经备案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土地互换后土地补偿款的归属问题。在双方完成互换登记或备案行为后,补偿款应归属于互换后的土地承包人。文章详细阐述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方式。此外,还介绍了互换的性质和效力以及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原则。
农村耕地互换合法性相关问题。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互换,且只要双方同意且不损害他人利益即为有效。互换未备案不影响合同效力,备案仅为公示。互换后用途需符合法律,若仍用于农业目的则合同有效。互换合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