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票据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追索权发生的实质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当汇票到期时,如果付款人拒绝付款,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当汇票在到期日之前被拒绝承兑,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当汇票到期日之前,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或逃匿时,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当汇票到期日之前,承兑人或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或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时,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如果持票人未按法定期限及时要求行使付款请求权属于持票人自身的过错,应由持票人自行承担相应责任,丧失对部分票据债务人的追索权。
追索权的发生除了构成前述实质条件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条件。这一形式条件即是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必须履行一定的保全手续而不致使追索权丧失。
保全手续包括:
持票人在法定提示期限内,应向承兑人或付款人提示承兑或付款。
如果持票人在提示承兑或付款后,未获得承兑或付款,持票人应在法定期限内出具拒绝证明。
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拒绝证明主要有:
拒绝证书是由国家授权的机关制作的用以证明持票人已依法行使票据权利而被拒绝,或者无法行使票据权利的一种公证书。拒绝证书分拒绝承兑证书和拒绝付款证书。
拒绝承兑证书指汇票因付款人拒绝承兑或者因付款人死亡等原因而无须提示承兑时,持票人请求做成的证书。拒绝付款证书是指汇票因付款人拒绝付款或者因其他法定原因而无法提示付款致使持票人不获付款所做成的证书。持票人已请求做成拒绝承兑证书,而无须再请求做成拒绝付款证书。
拒绝证书是公证机关制作的公证书,其有一定的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拒绝人和被拒绝人名称;
②汇票的内容,即汇票记载的事项;
③提示日期;
④拒绝事由或无从提示的原因;
⑤做成日期;
⑥公证机关和公证员盖章。
汇票的持票人委托银行办理票据托收,或者向代理付款银行提示付款时,如果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银行拒绝付款,可由其出具退票理由书,说明退票理由。该退票理由书可起到拒绝证书的作用,故持票人有退票理由书就无须再请求做成拒绝证书。
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退票理由书应包括下列事项:
①所退票据的种类;
②退票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③退票时间;
④退票人签章。
汇票、本票和支票之间的区别。三种票据都具有出票、背书、承兑和付款等基本条件,但它们在当事人构成、资金关系、主债务人、承兑要求、担保责任、追索权以及有效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支票通常为即期支付工具,有效期较短;汇票可以是远期,需要承兑;本票的出票人和付
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及其相关规定。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消灭时效根据不同票据类型有不同的规定,如远期汇票、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等。同时,票据追索权的消灭时效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持票人应注意行使权利的期间,避免合法权利的丧失。此外,汇票追索权的行使必须具
中国票据背书的追索权相关问题。持票人在行使追索权前需先行使付款请求权并遭拒绝。只有在汇票被拒绝付款等特定情形下,持票人才可对所涉及的背书人、出票人等行使追索权。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票据背书的注意事项,如背书日期、委托收款、质押等细节问题。
法律规定的禁止背书转让的三种情形:被拒绝承兑的汇票、被拒绝付款的汇票以及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汇票。法律禁止这些汇票进行背书转让,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支付保障或持票人已失去了对其前手的追索权。背书人转让这些票据时,需承担汇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