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未遂既遂界定
时间:2025-05-14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客体
本罪的客体是指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
二、主观方面
本罪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须明知自己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前提条件。
三、客观方面
掩饰是指通过改变物体的外部形状,使其与原赃物相区别,以避免被司法追缴;而隐瞒则是指通过隐匿、谎称等方式,在不改变外部形状的情况下,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放置于不为人知的地点,以避免被司法机关追缴。
四、本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外卖员偷同行外卖,偷外卖会坐牢吗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罚金标准及裁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罚金标准及裁量权。根据犯罪情节,罚金数额有所差异,涉及的因素包括犯罪所得的价值总额、行为次数、对上游犯罪的影响等。法官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决定罚金数额,一般情况下不低于一千元。对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未遂既遂界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未遂与既遂的界定标准,包括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主体。法律明确规定了本罪的具体内容和刑罚标准。文章中强调了犯罪嫌疑人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时的主观明知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前提条件。
-
掩盖犯罪证据的构成要件及立案标准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立案标准,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和程序上的分歧。构成要件包括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通过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方式掩饰、隐瞒。根据刑法修订内容,处罚力度加重,主观范围缩小。实践中存在关于
-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
-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
清洁工盗窃案:盗窃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