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包办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违背婚姻自由的原则,违背当事人的意愿,包办强迫他人的婚姻。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的婚姻。包办婚姻不一定是买卖婚姻,而买卖婚姻必然是包办婚姻。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的表现形式较多,例如,子女干涉父母再婚;干涉寡妇再嫁,干涉离婚自由、复婚自由等等。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均属无效婚姻。对上述的违法行为,除对有错误的当事人进行严肃批评外,其所在单位或上级部门应酌情予以行政处分。对从事买卖婚姻或借婚姻索取财物,可没收其非法所得或令其返还财物。
(二)禁止换亲、转亲。换亲、转亲是指以女换媳。两家对换的叫换亲,两家以上互换的转亲。有的父母以女儿换取儿媳,有的男子以姐妹换取妻子。因为这种硬性婚配,违反了婚姻自由的原则,这种婚姻应视为无效婚姻。
(三)禁止抱养童养媳,童养媳,就是年龄很小的女孩子由父母或其他人决定嫁给某个男人,并从此在男子家里吃住、干活,成为家庭之一员。待其成年后,不论自愿与否,都要嫁给买方男子,有时会有小女婿的现象。这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婚姻自主权利的行为。对当事人要求解除童养媳关系的,有关部门应坚决支持其正当要求,送其返回娘家或妥善安置。童养媳已与对方成婚的,如系包办强迫或未达到法定婚龄,应视为无效婚姻。
(四)禁止干涉丧偶或者离婚的妇女再婚。由于传统的封建思想或私心杂念,有的子女干涉父母再婚,特别干涉母亲再嫁。如果子女因此而拒绝继续赡养扶助父母甚至虐待和遗弃老人,或非议已达到诽谤程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五)对暴力干涉婚姻自主的人应依法予以刑事制裁。暴力干涉婚姻自主,是指使用捆绑、吊打、禁闭、强抢等手段,使被干涉者不能行使婚姻自由的权利。
中国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历史变迁。在封建社会和近代前期,女性受到多种束缚和压迫。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挑战了女性传统角色的观念。逃婚成为女性追求婚姻自主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女性和女工阶级。这些变化反映了女性在逐渐争取平等权利方面的进步。
老年人婚姻自由的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子女不得干涉父母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同时,子女的赡养义务不会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失。对于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和拒绝赡养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答辩人针对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的答辩状。答辩事项包括驳回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因为被答辩人所主张的事实与法律不符。答辩人指出,家庭经济来源曾由被答辩人的母亲控制,导致答辩人生活困难并负债。同时,答辩人现在身体状况差,无力承担高额抚养费。此外,被答辩人主张
婚姻自由的法律意义和保障,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的定义和重要性。结婚自由是指个人在建立婚姻关系时的自主决策权,而离婚自由是解除痛苦婚姻的权利。二者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婚姻自由权利。为保障婚姻自由,必须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等干涉行为,坚持依法处理婚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