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期货 > 期货管理 > 期货开户审核

期货开户审核

时间:2025-06-03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9422
为了规范期货市场,我国股指期货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的制度,投资者必要要满足股指期货的三个硬性要求才能进行开户。下文将为您带来的就是期货开户需要进行哪些审核和满足哪些条件,希望对您了解相关信息有所帮助。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要求

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以确保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根据该制度,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硬性要求:

资金门槛

首先,投资者开户的资金门槛为50万元以上。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开设期货账户时,需要有50万元以上的资金。

知识测试

其次,拟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需通过股指期货知识测试。这个测试旨在评估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的了解程度,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知识背景。

交易经验

第三,投资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交易经验。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证明:一是累计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成交;二是在三年内具有10笔以上的商品期货交易成交。

综合评估

除了以上三项硬性要求外,投资者还需要进行一个综合评估,以反映其综合情况。投资者必须在综合评估中获得70分以上,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

评估资料和标准

为了进行综合评估,投资者需要提供以下资料,并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身份证:根据年龄进行评分,年龄在10至22岁得1分,22至60岁得10分,60至70岁得1分,必须提供。- 银行卡:根据存款金额进行评分,中农工建交且存款在50万元以上,必须提供。- 学位证、学历证:根据学历程度进行评分,硕士及以上得5分,本科得4分,大专得3分,大专以下得1分。- 股指仿真交易记录:至少需要有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记录,必须提供。- 商品期货交易结算单:近3年内至少有10笔交易,并加盖期货公司结算章,可以替代股指仿真交易记录。- 股票交易对账单:近3年内提供,并加盖证券营业部公章,与商品期货交易结算单取最高得分。- 金融资产证明文件:根据不同的金融类资产金额进行评分,资产金额在30万以下得1分,30万至50万(含)得20分,50万至100万(含)得40分,100万以上得50分。- 投资者收入证明文件:根据个人年收入进行评分,收入在12万以下得1分,12万至20万(含)得20分,20万至30万(含)得40分,30万以上得50分,收入证明和资产证明总分不超过50分。- 个人信用报告和其他信用证明文件:提供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和其他信用证明文件,根据诚信记录进行评分,无不良记录得15分,一般不良记录每次扣0.5分。通过以上评估,投资者的综合情况将得到全面考量,并根据评分情况进行审核。期货公司将根据投资者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其进行期货开户。对于存在不良诚信的投资者,期货公司将根据情况在该投资者综合评估总分中扣减相应的分数,扣减分数不设上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 总则

    中国证监会为加强证券期货市场诚信建设而制定的办法。该办法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规定了诚信信息的采集、管理、公开、查询以及诚信约束、激励与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明确了记入诚信档案的对象以及诚信信息的内容,包括个人和法人的基本信

  • 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指令及其类型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交易指令及其类型,包括市价指令和限价指令的特点和使用方式。文章还介绍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的注意事项,包括合约乘数、最小变动价位、合约月份和最后交易日等内容。此外,文章还解释了交易中易混淆的概念,如涨跌和成交量、持仓量等,并

  • 期货开户审核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制度规定,投资者开户需满足资金门槛、通过知识测试和具备交易经验等硬性要求,并需要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身份证、银行卡、学历证等资料的评分,以及金融资信状况和个人信用等方面的考量。期货公司将根据投资者的评估结果决

  • 期货套利及其风险与收益

    期货套利及其风险与收益。套利交易利用不同期货合约之间的差价获取利润,潜在收益可观,但风险也不容忽视。套利交易收益来源有三种,损失来源与之相反。期货套利的方法主要有跨交割月份套利、跨市场套利及跨商品套利,其中跨交割月份套利最为常用。

  • 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与套期保值
  • 期货交易开户必须具备的条件
  • 什么是股指期货交易流程
期货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