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在承保时应当要求投保人提交被保险人名单。如果保险人未要求投保人提交被保险人名单,则被视为不记名投保。在这种情况下,与投保人具有劳动关系的全部劳动者都应被认定为被保险人。
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可以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然而,在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时,投保人不得指定被保险人以外的人为受益人,必须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
换句话说,当企业为职工投保意外伤害险、残疾或烧伤保险时,保险金的受益人必须是职工本人。而职工身故保险金的受益人也必须经过职工本人的同意,并且不能是职工的近亲属以外的人。简而言之,职工活着时,保险金给职工本人;职工死亡时,保险金给职工的继承人。
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单位是法人,不是自然人,也不属于员工的近亲属。因此,企业单位不能被指定为保险的受益人。即使保险单上指定受益人为企业单位,这个指定也是无效的,违背保险法。因此,发生赔款时也不能将赔付款项给企业。
投保人是购买保险的人,他/她支付保险费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可以是同一个人,投保人和受益人也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自己给自己购买保险。
被保险人是受到保护的人,而受益人是在被保险人身故时获得保险金的人。这只有在被保险人身故时才会发生。
当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个人时,受益人可以是投保人。然而,当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同一个人时,受益人就不能再是投保人了。一般来说,在医疗报销、重疾等理赔时,被保险人才是受益人。
被保人是指受到保障的人,也就是根据保险合同,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受益人分为生存受益人和身故受益人。生存受益人是指在被保险人活着时可以领取保险金的人,一般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的配偶、子女或父母。而身故受益人则是在被保险人身故后获得保险金的人,可以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本人。
《保险法》第91条和第94条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涉及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前者规定,若无具体规定,则适用公司法等法律;后者则表明,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应遵守公司法的规定。通过法的渊源和效力原则,理解这两条规定属于准用性规则,且《保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种类、社会危害以及法律责任。保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等欺骗手段,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保险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还危害其他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甚至伴随其他暴力犯罪。对于保险欺诈行为,投保人、被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内容。解释为了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权益而制定。解释对保险法施行前后成立的保险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问题做出了规定,包括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
公司投保团体人身保险时,被保险人的确定规定以及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区别。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应要求提交被保险人名单,否则视为不记名投保。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可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但企业为职工投保时,受益人必须为职工本人或其继承人。企业单位不能被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