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两种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程序。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共同点: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由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或其他合法授权作出的具体的行政决定、命令、批复等。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直接目的都是解决行政争议。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即通过法律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均不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即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过程中,具体行政行为仍然可以继续执行,除非法院或复议机关作出停止执行的决定。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不适用调解。相比于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更注重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和争议的解决。
依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原告。如果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代为提起诉讼。如果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具体行政行为案件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则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则复议机关是被告。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则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如果行政机关被撤销,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则为共同诉讼。
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如果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则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行政机关的法律咨询义务,包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法定权限内行为、合法委托事务、对受委托组织监督及承担法律责任等。同时,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包括起诉状和答辩状的送达、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条件、公开审理和保密例外、合议庭的组
中国行政诉讼法及配套规定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主要讨论了第三人对原告起诉期限异议的举证责任。文章指出,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被告搜集证据的限制问题,认为《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限制主要是针对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的问题。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对申请人作出更为不利的复议决定,不得针对同一事实加重处罚。同时,如果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应移交相应的有权机关处理。此法律适用于中国,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法律依据,包括协商解决、投诉调解、行政申诉和提起诉讼等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同途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消费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