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首次增设了对失职地方政府负责人引咎辞职的情形。这一举措旨在改革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针对网购食品交易,草案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明确其管理责任。同时,如果入网食品经营者需要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第三方平台还应审查其许可证。对于消费者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食品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如果第三方平台无法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真实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应先行赔付。
修订草案增设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以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制度将为受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的消费者提供赔偿和救济。
草案规定,国家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并明确规定未经授权不得发布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对于可能对社会或食品产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前应事先向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核实。
修订草案明确,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承担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其他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根据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承担相应的食品安全工作。
药品经营质量否决管理程序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和内容。该程序旨在保障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各环节质量并行使否决权。否决方式包括口头批评、限期整改通知单等多种形式。该程序对于提高药品
公司中第一责任人的定义及其职责。第一责任人包括部门员工和部门负责人,需记录投诉者的信息并及时上报。公司设立产品质量投诉处理小组,由质管部、生产部、销售片区负责人组成,负责处理投诉事件。处理投诉时需分析原因、沟通并坚持原则,处理方式包括赔礼道歉、赠送产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修订草案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包括增设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引咎辞职情形,加强对网购食品、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的规定,引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以及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方面。修订目标是推进社会共治,保障
产品质量认证的定义和种类。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其中安全认证属于强制认证,旨在验证产品保障人身安全和环保性能;合格认证则属于自愿认证,是对商品全部性能的综合质量认证。企业通过产品质量认证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