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利侵权中,损害赔偿数额主要是根据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财产造成的损失程度来确定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 = 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 * 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 专利权人因侵权造成的销售减少的总数 * 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
如果无法确定权利人销售量减少总数: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 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 * 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
如果被侵权人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可以参考专利许可使用费。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数额、该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如果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第四种计算方法只有在前三种计算方式都无法使用时才能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根据该法第六十五条,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果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另外,根据该法第二十一条,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可以参考专利许可使用费。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如果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依照专利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甲是a产品的专利权人,乙在2010年5月1日开始制造和销售该专利a产品。甲直到2011年5月1日才发现乙生产了自己的专利产品。甲向法院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调查发现,甲遭受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但乙的销售额为20万元。
根据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方法,在上述案例中,乙对甲构成了专利侵权,乙应承担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由于甲遭受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根据第二种方法,可以以乙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赔偿数额,即20万元。因此,乙应向甲支付20万元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
在专利权侵权纠纷中,权利人在索要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时,可以按照上述流程方法进行确定。
关于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的相关问题。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人应在一个月内主动申请并交纳变更专利著录项目的费用。如果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或未缴足,将视为未提出请求。因此,对于著录项目变更费,申请人需要主动提交。
专利申请流程的相关解读。申请人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并交纳费用,专利局进行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合格后授予专利权。在此过程中,申请人可撤回申请或修改申请文件,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最后,申请人需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相关费用,才能获得专利权证书。
外观专利产品相似度侵权评价的过程。首先需确定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并依据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和认知水平判断两者整体形状和视觉效果的相似度。比较对象主要是侵权物与专利的图形或照片中的形状图案及色彩。对于存在变化状态的产品,需考虑其不同使用
专利代理机构的收费规定。根据《专利代理条例》,专利代理机构应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收费,国家鼓励为小微企业和无收入或低收入发明人、设计人提供专利代理援助。专利许可收费无明确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可参考技术市场和技术投产后利润等因素。办理专利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