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交易 > 证券上市 > 为什么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会出问题?

为什么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会出问题?

时间:2025-07-29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0966
最近,**微软与花旗银行都要退出股票期权制。其实美国龙头企业这样做,应该在安-然事件之后就初露端倪了。因为安-然事件之后,一向为美国资本市场十分推崇的股票期权的问题终于爆发了。受近年来美国股市熊市的影响,加上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美国的股票期权正在变为公司经理滥用权力和报酬体制出了问题的象征。因为,这种股票期权制安排预示着公司经理可能在短短数年时间内成为百万富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公司经理往往会不择手段地抬高股价,甚至于不惜以身试法。安-然等公司高层者做法就是这样。

过去,一直认为对企业经理及员工最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会出问题。问题出在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制度实施环境不足?在美国,为什么股票期权制在20世纪90年代风光一时,但在2000年美国股市下跌时却不再受欢迎,而且股票期权制的弊端暴露无遗?在美国法律制度健全、个人信用较好的情况下,股票期权制也会出问题,那么在中国的转轨经济中推行股票期权制能够成功吗?

国有上市公司质量低下的原因

过去,国内许多研究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是因为对公司经理的激励不足,这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低下,相应地,股东无法获得满意的回报。因此,有人认为国有上市公司推行股票期权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也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推广股票期权制的公司在业绩和公司质量上有所改善。但是,国有上市公司的质量低下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收入不足、激励太弱,还是因为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贡献太大而收入水平太低?推行股票期权制能够增强对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吗?中国推行股票期权制能够有效吗?

国有上市公司经理的特权

实际上,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目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大多数并不是贡献太多、获得太少,相反,他们正在分享两种体制的好处,而没有承担任何成本。一方面,一些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享受计划经济的好处,他们的任职不需要公开选拔竞争。其中一些人的任职与个人素质无关,也与工作业绩无关,而完全取决于他们与任命官员的关系或忠诚度。同时,他们的经营业绩并不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努力,而取决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给予其企业的条件。即使该公司经营最差,违法乱纪行为最严重,由政府分配的资源仍然以资产重组的方式存在。例如,郑*文公司,无论个人行为多么恶劣,公司亏损多么严重,仍然能够以各种方式起死回生。想象一下,如果像郑*文这样的公司都能够恢复上市,那么哪家上市公司不可能永远存在呢?既然公司必然存在,那么公司经理的表现好坏会有多大差别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新审视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 为什么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会出问题?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分析了制度设计本身和实施环境对激励机制的影响,特别关注了股票期权制在转轨经济中的适用性。文章还指出国有上市公司质量低下的原因并非只是激励不足,而是与经理的特权有关。国有上市公司经理正分享两种体制的好处,却没有承担成本,导致公司

  •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股票来源方面存在政策不明确和公司法限制两大难点,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修改公司法以应对。行权价格方面难点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可能被人操纵,需制定统一标准并确保发行定价市场化,同时政府应支持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

  • 非上市公司是否能够实行股权激励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需要解决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效用最大化的问题,而股权激励机制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机制。(五)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六)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 股权激励对象人数是否有限制
  • 股票期权制与其他激励机制的区别
  • 股票期的定义是什么
证券交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