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纠纷中,一部分纠纷涉及到“地补”的归属问题。即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应归发包人所有还是承包人所有。这里的发包人和承包人指的是流转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这类纠纷应当属于法释[2005]6号第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法院应当受理。
这类纠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流转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产生的纠纷,属于双方权利义务内容的纠纷。无论因何原因产生纠纷,都应当归类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纠纷。另一种是没有合同约定“地补”归属的情况下产生的纠纷,应按照相关政策执行。这两种类型的“地补”纠纷应当作为民事案件立案审理。
这类纠纷与就是否享受“地补”而与政府部门产生争议的情况不同。后者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双方均无权就是否享受“地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不应受理。
综上所述,关于“地补”相关纠纷案件是否能作为民事案件由法院立案审理,关键在于“地补”是否是国家依法实际给予的。只要是实际给予的,无论是否有约定,只要发生纠纷,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立案审理;反之,则应当不予受理。
李某与聂某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分析。根据合同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换协议有效,且互换土地耕种可视为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未经过村委会备案,但承包经营权流转未经备案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和监督,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土地承包合同的形式。发包方有权监督承包人使用土地的情况,承包人通过签订承包合同取得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可分为基于民事行为取得和非基于民事行为取得两种情况,前者包括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后者主要涉及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部门、承包期限、承包合同的订立与权利义务以及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同用途的土地承包期限不同。承包方需按约定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并承担保护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通过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方式获
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包阶段、签订阶段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农用土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家采取必要的法定形式实行土地用途管理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