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迟延罚款是针对行政机关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义务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强制措施。这里的“期限”指的是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赔偿调解书规定的履行期限。迟延罚款措施适用于行政机关有履行能力但故意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不适用于行政机关暂时缺乏履行能力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及时履行的情况。
迟延罚款的内容是一定数额的金钱,并按日计算。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5条第3款第2项规定,对行政机关的迟延罚款,从规定期满之日起,每日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罚款数额,并通知被罚行政机关交纳。罚款数额不能低于50元,也不能超过100元。
迟延罚款是一种督促性强制执行措施,旨在促使行政机关履行其义务。一旦行政机关履行了义务,无论是自动履行还是强制划拨,就不再需要罚款。迟延罚款与民事执行中的迟延履行利息、迟延履行金在执行目的上是一致的。但是,所取得的罚款归国家所有,不能用于抵扣行政机关的义务,也不能交给行政相对人抵扣其应取得的权利。
人民法院行政判决文书确定行政机关向相对人支付金钱时,如果行政机关有可划拨的款项,则可以直接采取强制划拨措施,一般不需要适用迟延罚款。但是,如果行政机关的义务不是金钱给付而是其他义务(如返还被扣押的物品、证照等),而行政机关不履行这些义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迟延罚款措施,以促使其履行。
指定管辖的概念和实质。指定管辖是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法院管辖特殊案件。其实质是适应审判实践需要,确保案件及时正确裁判。相关规定包括《民事诉讼法》中的特殊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和因管辖权争议的情况。行政规定中,指定管辖是上级行政机关以决定方式指定
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责。上级机关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撤销权和改变撤销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等。人民法院的职责仅限于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对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企业名称权的保护途径。当企业名称权被侵犯时,权利人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保护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其赔偿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此外,还提到了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