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出借人签订借款合同的目的是出借款项并且收取利息,而借款人的义务就是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在借款合同中除了约定利息之外,不涉及到约定其它费用的情形,如劳务费等等。
2、劳务费是指个人在提供一定的劳务之后获得的收入。在单纯的借款过程之中,出借人只履行出借款项的义务,并没有付出任何其它的劳务,也不对借款人有任何以劳务形式存在的义务,所以没有不能约定劳务费。只有在劳务合同或者其它与劳务相关的合同中,才能约定相应的劳务费,而在借款合同中,不能变向地将利息认定为是劳务费。
本案是一起借款纠纷,吴某是以收取利息为目的而向彭某出借20万元,但是只在承诺书中约定每月支付劳务费4000元,没有明确为利息。而李某作为担保人在承诺书上明确载明了利息,从借款合同的目的和保证担保人履行义务出发,应当将承诺书中约定的每月4000元认定为是借款利息。
关于最高额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范围的两种观点及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担保人应对所有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包括贷款本金、利息和实现债权的费用等。而第二种观点则根据合同约定,认为担保人仅在最高限额内承担责任。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担保人应在最高限额33
借款利息的计算方式、个人借款利率的限制以及有息借贷和无息借贷的区别。文章指出,借款利息应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计算,个人借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同时,借款合同是否约定利息也有明确规定。另外,遇到拖欠运
借款过程中约定的劳务费是否能认定为借款利息的争议问题。彭某向吴某借款20万元并承诺每月支付劳务费4000元,引发分歧。作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认为劳务费与借款利息不同,借款合同中不能约定劳务费,约定的劳务费应认定为借款利息。从借款合同的目的和保证担保人履
一起借款纠纷案件。原告向被告出借款项并签订了借款合同,但被告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原告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返还借款本金、支付逾期还款利息及承担为实现债权而支付的相关费用。诉状需注意事实陈述、法律引用和证据提交,以降低诉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