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 > 电商App染毒情况分析

电商App染毒情况分析

时间:2025-03-20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3211
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新颖的移动支付非常的流行,有了它的帮助,人们只需要带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够解决掉出行中的任何消费需求,不用带现金也没有任何关系。那么,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什么?更多相关知识,请您阅读手心律师网内容。

移动支付普及带来电商App下载量增长

根据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手机用户对手机网银、第三方支付、电商、团购、理财等五大手机购物支付类APP的下载量迅猛增长。其中,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共有364款,其下载量占全部软件下载量的30.38%。

电商类APP感染病毒最多

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统计数据,在五大类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中,共有320款软件被植入恶意病毒代码。其中,电商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占39.69%,位居第一。其次是理财类APP和第三方支付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比例分别占27.19%和13.4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团购类、银行类、航空类APP染毒占比分别为11.25%、7.19%、1.25%。

手机支付病毒联网行为分析

超6成手机支付病毒会进行联网行为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对截获的82805个手机支付类病毒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发布了手机支付病毒的13大特征。其中,最常见的特征是静默联网、删除短信、发送短信、读取短信、开机自启动。静默联网的病毒行为比例高达61.09%,位居第一,静默删除短信、静默发送短信、开机自启动、读取短信的病毒行为分别占比37.3%、36.51%、30.1%、19.74%。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静默联网行为带来用户资费消耗和隐私泄露风险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指出,“静默联网”行为会导致手机用户资费消耗,同时病毒还会通过联网功能将用户手机上的隐私信息上传至指定位置,包括手机网银、支付相关账号密码等内容,从而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风险。

二维码成为手机支付病毒传播关键渠道

二维码成为手机支付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了解手机支付病毒的传播渠道对用户防范至关重要。报告显示,手机支付类病毒除了通过二次打包到手机网购、支付等五大类应用中传播外,还通过一些电子市场、手机论坛进行传播。而二维码已经成为手机支付病毒传播的关键渠道,类似的案件已经发生多次。

二维码诈骗导致用户手机被感染

央视315晚会报道了一个案例,用户在网购时扫描了卖家发来的二维码,结果手机被安装了名为“网银神偷”的病毒。该病毒可以窃取用户的身份证号和手机验证码,最终转走支付宝和余额宝中的资金,而用户毫不知情。类似的案件屡屡发生,据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武汉一名网购用户在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其余额宝中的4万元被迅速转走。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介绍,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淘宝卖家身份,通过欺骗用户扫描二维码获取折扣。然而,在用户扫描二维码后,他们会将手机支付病毒安装到用户手机中。接着,病毒通过监控用户手机短信,获取手机支付短信验证码,然后窃取用户的资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父母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

    父母参与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如果父母明知提成来自非法集资,则需承担法律责任。非法集资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数额大小,刑期和罚款不同。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等。父母参与非法集资

  •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作案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强制诱骗等手段。为防范非法集资,公众应认清其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 电商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

    电商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包括虚假广告行为的情节严重构成虚假广告罪的具体标准以及成立虚假广告罪的处罚。针对违法所得数额、消费者损失数额、多次虚假宣传行为及造成的人身伤残等严重后果等方面明确处罚规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 电商平台卖家欺骗消费者的赔偿标准

    电商平台卖家欺骗消费者的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卖家有欺诈行为时,需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五百元。消费者可通过向销售者或网络交易平台索赔来维护权益。食品类假货可要求退货并返还货款,生产者或销售者需支付十倍赔偿金。

  • 如何举报电商平台虚假宣传
  • 第35类商标包括什么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