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复核程序是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别程序,旨在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审查,以确保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正确性。该程序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独特之处,旨在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并统一执法尺度。
刑复核程序的任务是由依法享有死刑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对报请复核的死刑判决或裁定进行全面审查,以核准正确的死刑判决或裁定,纠正不适当或错误的死刑判决或裁定。
刑复核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以下特点:
死刑复核制度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珍贵历史遗产之一。在古代,包括北魏、隋朝和唐朝在内的朝代就十分重视中央对死刑案件的核准。明清两代除了对十恶不赦的死刑案件进行立决外,还会对其他不立即执行死刑的案件进行会审,这种制度在明代被称为朝审,在清代被称为朝审和秋审。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随着废除死刑成为趋势,我国仍有较多的死刑司法现实,学者们开始反思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建议。虽然立法扩张增加了死刑适用条文和罪名数量,但司法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成为新的希望。此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集中控制死刑数量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监督依据和职能定位。其法理依据包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审检分立”的精神等。此外,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进行法律监督并不损害“审判独立”的原则,反而有利于维护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关于职能定位,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