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各地出现了大量以投资理财咨询为名从事各类金融业务活动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以投资咨询、非融资性担保、第三方理财、财富管理等名义进行操作。它们常常打着投资理财的旗号,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并公开向社会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有些甚至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直接进行集资诈骗。
在这里提醒广大投资者,P2P网络借贷只能进行“点对点”、“个人对个人”的交易撮合,属于信息中介机构,不能充当信用中介。投资者签订借款合同的对象不能是平台本身。P2P本质上是向陌生人出借自己的资金,属于较高风险类的投资。投资者需要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要警惕一些宣传“担保”、“保证收益”的机构组织和人员,它们通过论坛、网帖、街头路边、市场集市等线下渠道以“P2P”名义招揽客户。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吸收农民资金却未用于农业生产,而是高息放贷赚取息差。这导致资金链断裂、暴力催债和“跑路”事件频繁发生。此类案件主要涉及河北、江苏、辽宁、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个别地方已经出现行业性风险。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原先开办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经营者发起设立,或以合法身份为幌子,仿照银行外观设立营业网点,通过代办员、业务员广泛吸收农民存款。这些行为具有欺骗性极强,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村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在房产界中,一些非法集资方式包括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在林权领域,一些非法吸收资金的方式包括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代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此外,还存在一些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这些行为与真实的股票、债券发行内容不符。另外,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的情况也存在。
父母参与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如果父母明知提成来自非法集资,则需承担法律责任。非法集资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数额大小,刑期和罚款不同。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等。父母参与非法集资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作案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强制诱骗等手段。为防范非法集资,公众应认清其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投资理财、P2P网络借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领域中的非法集资风险。某些投资公司打着投资理财的旗号进行集资诈骗,P2P网络借贷存在高风险需警惕虚假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范围吸收资金引发行业风险,其他领域如房产界和林权领域也存在非法集资行为。投资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