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之前和工作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跟务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劳动法》和中央有关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后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千万不能意气用事,选择绑架、堵路、跳楼等暴力、极端手段维权。这样,不仅维护不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当然,也不要忍气吞声,一味任由用人单位恣意侵害劳动者权益,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问题,协商不成再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农民工对以上各条要做到尽可能详细、具体。
第二,签订劳动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关于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劳动合同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文件涉及到农民工多方面的权益,当这些文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约束力。
第三,劳动合同至少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农民工应妥善保管。如果用人单位事先起草了劳动合同文本,农民工在签字时一定要慎重,对文本仔细推敲,发现条款表述不清、概念模糊的,及时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说明修订。为稳妥起见,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前,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法律人士进行咨询,确认合同相关内容的合法性、公平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劳动合同涉及数字时,应当使用大写汉字。
第一,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第二,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推诿,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对法律问题搞不懂,没钱打官司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
第五,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要依法保障农民工的权益,首先要认真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注重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使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就业待遇的要求。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加强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只有这样方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多种方案。建议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提高维权意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功能,并完善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同时,对于拖欠工资可能涉及的刑事责任也进行了简要说明。
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如何学习并应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文章建议农民工应了解《劳动法》等相关政策,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权益受到侵犯时应采取合理合法的维权手段。签订劳动合同时,农民工应注意合同内容细节,并仔细阅读相关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文件具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解释和适用标准。文章详细解释了劳动报酬的具体含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认定标准、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认定标准、定罪量刑标准、从宽处罚情形以及单位犯罪的情况。该司法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
农民工工伤处理程序。农民工遭受事故伤害后,雇主需及时救治并备案。所在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未按时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可提出。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用报销、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伤残等级评定后享受相应待遇。同时需注意签订劳动合同、保留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