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案情寻求适用法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和《非法用工伤亡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非法用工单位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本案中,机械厂因未参加年检于2009年5月10日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但仍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故机械厂系法律规定的非法用工单位。机械厂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后,王某在该厂工作时受伤,故王某的受伤属非法用工伤亡。机械厂虽然不是合法用工主体,但王某在被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企业工作时受伤,有权得到其赔偿。
其次,比较办案依据的效力层级。《非法用工伤亡一次性赔偿办法》是劳动保障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第1款授权制定的,其效力当然低于《工伤保险条例》。因此,依据《非法用工伤亡一次性赔偿办法》计算出的一次性赔偿金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不一致时,就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的限制性规定。从法律效力来看,本案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再次,应通过办案实现立法意图。非法用工伤亡实质属于工伤的范畴,非法用工单位的受伤职工应享受不低于合法用工单位职工的工伤待遇。《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中的限制性规定和《非法用工伤亡一次性赔偿办法》的立法意图,至少有两个:一是保护非法用工单位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因其在非法用工单位工作而获得更低的伤残待遇;二是鼓励和引导用工单位依法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和年检,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用工,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从实现立法意图讲,本案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综上所述,仲裁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按照九级工伤赔偿标准作出的仲裁裁决,是合理合法的。
一起机械厂非法用工导致的工伤赔偿纠纷。王某在机械厂工作过程中因同事误操作受伤,仲裁委最终裁定机械厂应按照九级工伤赔偿标准给予王某一次性赔偿。文章对究竟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还是《非法用工伤亡一次性赔偿办法》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中开庭通知书的寄送对象,以及职工对工伤赔偿数额不服的解决办法。通知书的收件人通常为提出申诉的劳动者或其代理人。同时,文章还涉及工伤保险条例和法律援助条例的相关规定,包括工伤认定的程序、经济困难人群可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以及工伤赔偿
受伤后如何申请工伤赔偿的流程。员工受伤后需及时向雇佣机构上报并准备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医疗诊断证明等。雇主和员工需依法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递交工伤认定申请手续。一旦工伤得到确认,员工可享受工伤福利待遇。如未得到及时认定,员工或其家属可
劳动能力鉴定出来后如何申请赔偿的问题。首先确认鉴定结论是否生效,然后可以选择协商处理或法律途径解决赔偿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健康记录和体检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