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

时间:2025-04-0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5292

变实质审查为形式审查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将原本的立案审查制度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诉权。然而,实施立案登记制并不意味着诉讼要件不再受到审查,那么我们如何审查诉讼要件呢?

首先,我们将实质审查变为形式审查。

对于民事案件,《意见》规定,“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应当登记立案。这一条款的关键在于“有”,这意味着只要满足这些形式要件,就应当立案。至于这些要件是否合理,以及案件是否最终能够胜诉,这并不是立案阶段所考虑的范围。同时,我们再次强调全面清理和废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土政策”。

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者给出帮助与救济

一方面,我们要求法院对于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案件进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以避免当事人走冤枉路。另一方面,对于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明确要求法院必须依法作出裁决,给当事人一个说法,并使其行使上诉及申诉权有法律凭证。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然会引起案件增量。如果在司法资源不增加的前提下,如何保障这些增量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将成为各级法院面临的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意见》提出了制裁违法滥诉、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完善庭前准备程序等多项举措。这些举措旨在防止不端者滥用制度,避免给各方带来不必要的诉讼负担,并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申请再审没有新证据会如何处理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

    中国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从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并强调形式审查的重要性。为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满足形式要件的案件应予以立案,同时废除不合法律的立案“土政策”。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的当事人,提供救济和帮助。面对可能的案件增量,通过制裁违

  •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对空间的适用范围以及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个人,无论其国籍、民族或种族如何。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案件的审理、发生在哪些地方的民

  • 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效力

    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效力,包括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以及法律在科技规制方面的作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配合,以及法与道德的关系。文章指出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方面尚未有具体规

  • 商鞅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 立案登记制的法律常识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