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医院管理学会和卫生工作者协会等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设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包括: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机构监督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医疗机构监督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主要职责包括:
医疗机构监督员有权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无偿索取有关资料,医疗机构不得拒绝、隐匿或隐瞒。医疗机构监督员在履行职责时应佩戴证章、出示证件。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证章和证件由卫生部监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和指导,主要包括:
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机构评审的组织和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评审的具体实施。
县级以上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成立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的评审。
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审时,如发现有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情节,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若为医疗机构监督员,可直接行使监督权。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将另行制定。
工伤鉴定标准下十级工伤的赔偿内容及其申请流程。工伤定申请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赔偿项目。员工需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申报工伤,包括提交相关材料到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办理补偿事宜。工伤保险部门将审核材料并进行补偿计算,最终确定工伤员工的补偿金额。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的定义及其相关情形,包括一级乙等医疗事故的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一级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等过失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
医保局的职责和作用,包括社保局的职责以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机构与途径。社保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医保法规政策,制定医疗、生育保险政策,并管理医保基金等。处理医疗纠纷的机构主要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下属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包括自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