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陪客户用餐后,自己驾车被另一辆车追尾,造成两车共计3万元的损失。根据常规,追尾方应承担全部责任。然而,交警部门调查后认定孙先生酒后驾车,因此将全部责任归于孙先生。
孙先生之前购买了足额的交强险、车损险和三责险。事故发生后,他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并要求赔偿。然而,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后,仅赔偿了维修费2100元。原因是保险公司的商业险条款中将酒后驾车造成的经济损失及赔偿责任列为免责条款。
车损险和三责险是车辆保险的基本险种,但在使用车辆过程中,有些事故明确不会得到理赔。根据三责险条例,驾驶人饮酒、吸食或注射毒品、被药物麻醉后使用保险车辆并发生事故属于免赔责任。平安的车损险也对饮酒后使用车辆发生的事故采取免赔处理。交强险对酒后驾车没有明确限制,但有最高赔款限额,即全国统一定为12.2万元人民币。在该限额下,实行分项限额赔付,具体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万元和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此外,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和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
因此,在孙先生酒后发生被追尾事故后,孙先生所属的保险公司会向追尾方赔付交强险财产损失2000元。交强险以外的车损险赔付费用由孙先生自行承担,对方也将按新交强险规定向孙先生赔付交强险100元。因此,在支付3万元赔偿金时,孙先生自己承担了27900元。如果孙先生没有酒后驾车,责任将完全归于追尾方,保险公司将按照条款赔偿,孙先生则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很多车主对购买的交强险、商业三责险、车损险等免赔责任条款不太在意。然而,在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常常以免赔条款为由拒绝理赔。因此,车主有必要仔细研究各种相关条款,特别是一些免赔责任条款,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利益。
保险标的坐落地与案发地不一致时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维权方法。文章介绍了投保前、存续期内、事故发生后以及保险公司拒绝理赔时的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维权方法包括向保监局信访办投诉、通过保险调解委员会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说,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佛山推出的“消费养老”理财模式引发市民的关注和质疑。该模式实质上是购买万能险,市民在合作商家消费可获得养老金返还。但运作模式和安全性受到质疑,消费者需充分了解合同内容以避免误解。保险协会正在调查其是否合规。同时,消费养老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和问题,如是否
一起关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的争议案件。王女士投保后因病住院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为由拒绝理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因为保险公司未能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且相关条款应解释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
汽车改装线路自燃保险公司的赔偿问题。保险合同中,投保人需如实告知车辆情况,否则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并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某些情况下,如故意破坏现场、伪造证据、擅自离开事故现场等,保险公司不赔偿。若车辆发生自燃由改装线路造成,保险公司可拒绝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