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辩护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解释

时间:2025-04-0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5635

第一章 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但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对于这些案件,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如果证据不足或者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对于被告人的管辖地,根据犯罪地的不同情况,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对于针对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网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管理者所在地、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

对于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当受处罚的,由该外国人入境地、入境后居住地或者被害中国公民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章 回避

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如果具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案件的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曾经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或者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亲属关系等情形,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的,应当提供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并告知其合议庭组成人员、独任审判员、书记员等人员的名单。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被驳回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

第三章 辩护与代理

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但是,被告人必须符合一定的资格要求,如不能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处于缓刑、假释考验期间,不能是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等。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在离任后的两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人。但是,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当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利。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根据法律规定,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作为其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唯一的例外情况是,如果他们是被告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可以担任辩护人。

律师、人民团体、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被委托为辩护人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律师、人民团体、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被委托为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其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

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根据法律规定,一名被告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或者未同案处理但犯罪事实存在关联的被告人辩护。

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

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应当告知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如果被告人属于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情形的,应当告知其将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告知可以采取口头或者书面方式。

审判期间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通知

在审判期间,如果在押的被告人要求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向其监护人、近亲属或者其指定的人员转达要求。被告人应当提供有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如果有关人员无法通知,应当告知被告人。

人民法院收到在押被告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

如果人民法院收到在押被告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转交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情形

对下列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一)盲、聋、哑人;(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情形

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的情形包括:(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五)有必要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程序

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时,应当将法律援助通知书、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送达法律援助机构。决定开庭审理的,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以外,应当在开庭十五日前将上述材料送达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被告人姓名、提供法律援助的理由、审判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已确定开庭审理的,应当写明开庭的时间、地点。

被告人拒绝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辩护的处理

如果被告人拒绝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辩护,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如果被告人拒绝指派的律师为其辩护的理由正当,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须另行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未另行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书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另行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辩护律师和法律援助律师提交委托手续的时间要求

在审判期间,辩护律师接受被告人委托的,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三日内,将委托手续提交人民法院。法律援助机构决定为被告人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承办律师应当在接受指派之日起三日内,将法律援助手续提交人民法院。

辩护律师和法律援助律师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的要求

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但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讨论记录以及其他依法不公开的材料不得查阅、摘抄、复制。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方便,并保证必要的时间。复制案卷材料可以采用复印、拍照、扫描等方式。

辩护律师和法律援助律师会见和通信的权限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或者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或者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申请调取证据材料的程序

辩护律师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随案移送,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当向人民检察院调取。人民检察院移送相关证据材料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辩护人。

辩护律师申请调取与本案有关的材料的程序

辩护律师向证人或者有关单位、个人收集、调取与本案有关的证据材料,因证人或者有关单位、个人不同意,申请人民法院收集、调取,或者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应当同意。

人民法院直接调取证据材料的程序

辩护律师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向证人或者有关单位、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材料,人民法院认为确有收集、调取必要,且不宜或者不能由辩护律师收集、调取的,应当同意。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材料时,辩护律师可以在场。人民法院向有关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提供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向个人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提供人签名。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个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写明证据材料的名称、收到的时间、件数、页数以及是否为原件等,由书记员或者审判人员签名。收集、调取证据材料后,应当及时通知辩护律师查阅、摘抄、复制,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申请调取证据材料的书面形式和决定时间

申请调取证据材料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理由,写明需要收集、调取证据材料的内容或者需要调查问题的提纲。对辩护律师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作出是否准许、同意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决定不准许、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告知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并告知如果经济困难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参照适用刑事诉讼法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

诉讼代理人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权利

诉讼代理人有权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证人证言的审查与认定

对证人证言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证言的内容是否为证人直接感知;证人作证时的年龄,认知、记忆和表达能力,生理和精神状态是否影响作证。

证人证言的审查与认定

一、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处理结果的利害关系

在审查证人证言时,需要注意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处理结果是否存在利害关系。

二、证人的个别询问

在询问证人时,需要确认是否进行了个别询问。

三、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审查询问笔录时,需要确认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包括是否注明了询问的起止时间和地点,首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及证人是否核对确认询问笔录。

四、询问未成年证人时的程序

在询问未成年证人时,需要确认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并核实是否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

五、证人证言的合法收集

需要注意证人证言是否是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

六、证言之间的印证和与其他证据的关联

需要审查证言之间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情况,是否存在矛盾。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与认定

一、供述和辩解的讯问程序

在审查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时,需要着重审查讯问的时间、地点,讯问人的身份、人数以及讯问方式等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

二、讯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需要审查讯问笔录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包括是否注明了讯问的具体起止时间和地点,首次讯问时是否告知被告人相关权利和法律规定,以及被告人是否核对确认讯问笔录。

三、讯问未成年被告人时的程序

在讯问未成年被告人时,需要确认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并核实是否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

四、供述和辩解的合法性

需要注意被告人的供述是否是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

五、供述和辩解的一致性和与其他证据的关联

需要审查被告人的供述是否前后一致,有无反复以及出现反复的原因。同时需要注意被告人的所有供述和辩解是否均已随案移送。此外,还需要审查被告人的辩解内容是否符合案情和常理,有无矛盾,并与同案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以及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是否存在矛盾。

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

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

需要审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

二、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和程序

需要审查鉴定意见是否具备完备的形式要件,包括是否注明了提起鉴定的事由、鉴定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鉴定方法、鉴定日期等相关内容,并且是否由鉴定机构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

三、鉴定意见与案件事实的关联

需要审查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的关联情况,以及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存在矛盾。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与认定

一、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和内容

需要审查勘验、检查笔录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包括是否记录了勘验、检查的事由、时间、地点,现场的情况,以及勘验、检查、搜查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核实文字记录与实物或者绘图、照片、录像是否相符,以及现场、物品、痕迹等是否伪造、有无破坏。

二、辨认笔录的过程和方法

需要审查辨认笔录中辨认的过程、方法,以及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与认定

一、视听资料的审查

需要审查视听资料的来源是否合法,制作过程是否真实,有无剪辑、增加、删改等情形。同时还需要确认视听资料与案件事实的关联。

二、电子数据的审查

需要审查电子数据的来源和收集程序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以及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删除、修改、增加等情形。同时还需要确认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

非法证据排除

一、非法证据的认定

在审查非法证据时,需要注意使用肉刑或者其他使被告人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迫使被告人供述的情况。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收集物证、书证违反法定程序以及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认定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

二、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

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时,需要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三、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时机

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应当在人民法院向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告知其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并在开庭审理前提出申请,但在庭审期间才发现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的除外。

四、人民法院的审查和调查

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及时将申请书或者申请笔录及相关线索、材料的复制件送交人民检察院。如果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应当依法召开庭前会议,听取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人民检察院的意见,并进行调查。

五、法庭审理中的审查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时,法庭应当进行审查。如果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应当进行调查。如果不符合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条件,法庭将继续进行审理。

第一百零一条 证据合法性调查的方式

公诉人可以通过出示、宣读讯问笔录或其他证据,有针对性地播放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提请法庭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等方式,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

公诉人提交的合法性说明材料

公诉人提交的取证过程合法的说明材料,应当经有关侦查人员签名,并加盖公章。未经有关侦查人员签名的,不得作为证据使用。上述说明材料不能单独作为证明取证过程合法的根据。

第一百零二条 非法证据的排除

经审理,确认或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排除。

第一百零三条 第二审法院的审查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第二审法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一)第一审法院对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没有审查,且以该证据作为定案根据的;

(二)人民检察院或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有关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调查结论,提出抗诉、上诉的;

(三)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第一审结束后才发现相关线索或材料,申请法院排除非法证据的。

第九节 证据的综合审查与运用

证据真实性的审查

对证据的真实性,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

证据的证明力的审查

对证据的证明力,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

证据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证事实,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零五条 间接证据的认定

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一)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二)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三)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

(四)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五)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第一百零六条 被告人供述和物证相互印证

根据被告人的供述、指认提取到了隐蔽性很强的物证、书证,且被告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相互印证,并排除串供、逼供、诱供等可能性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第一百零七条 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材料,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使用前款规定的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法庭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时,审判人员可以在庭外核实。

第一百零八条 到案经过和抓获经过的审查

对侦查机关出具的被告人到案经过、抓获经过等材料,应当审查是否有出具该说明材料的办案人、办案机关的签名、盖章。

对到案经过、抓获经过或确定被告人有重大嫌疑的根据有疑问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补充说明。

第一百零九条 慎重使用的证据

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

(二)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

第一百一十条 自首、坦白、立功的证据

证明被告人自首、坦白、立功的证据材料,没有加盖接受被告人投案、坦白、检举揭发等的单位的印章,或者接受人员没有签名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有自首、坦白、立功的事实和理由,有关机关未予认定,或者有关机关提出被告人有自首、坦白、立功表现,但证据材料不全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有关机关提供证明材料,或者要求相关人员作证,并结合其他证据作出认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 累犯、毒品再犯的证据

证明被告人构成累犯、毒品再犯的证据材料,应当包括前罪的裁判文书、释放证明等材料;材料不全的,应当要求有关机关提供。

第一百一十二条 被告人年龄的审查

审查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或审判时是否达到相应法定责任年龄,应当根据户籍证明、出生证明文件、学籍卡、人口普查登记、无利害关系人的证言等证据综合判断。

证明被告人已满十四周岁、十六周岁、十八周岁或不满七十五周岁的证据不足的,应当认定被告人不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或已满七十五周岁。

第五章 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三条 强制措施的决定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根据情况,对被告人可以决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逮捕。

对被告人采取、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的,由院长决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 拘传被告人

对经依法传唤拒不到庭的被告人,或根据案件情况有必要拘传的被告人,可以拘传。

拘传被告人,应当由院长签发拘传票,由司法警察执行,执行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拘传被告人,应当出示拘传票。对抗拒拘传的被告人,可以使用戒具。

第一百一十五条 拘传的时间限制

拘传被告人,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逮捕措施的,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被告人。应当保证被拘传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第一百一十六条 取保候审的决定

被告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对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不得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

第一百一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

对下列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可以责令其提出一至二名保证人:

(一)无力交纳保证金的;

(二)未成年或已满七十五周岁的;

(三)不宜收取保证金的其他被告人。

第一百一十八条 保证人的审查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保证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条件的,应当告知其必须履行的义务,并由其出具保证书。

第一百一十九条 保证金的交纳

对决定取保候审的被告人使用保证金保证的,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保证金的具体数额,并责令被告人或为其提供保证金的单位、个人将保证金一次性存入公安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第一百二十条 取保候审的执行

人民法院向被告人宣布取保候审决定后,应当将取保候审决定书等相关材料送交当地同级公安机关执行;被告人不在本地居住的,送交其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

对被告人使用保证金保证的,应当在核实保证金已经存入公安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后,将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一并送交公安机关。

第一百二十一条 变更强制措施或释放的情况

被告人被取保候审期间,保证人不愿继续履行保证义务或丧失履行保证义务能力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保证人的申请或公安机关的书面通知后三日内,责令被告人重新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或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

第一百二十二条 保证人协助被告人逃匿的责任

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认为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如果系保证人协助被告人逃匿,或保证人明知被告人藏匿地点但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对保证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条 没收保证金的决定

人民法院发现使用保证金保证的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应当提出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的书面意见,连同有关材料一并送交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处理。

人民法院收到公安机关已经没收保证金的书面通知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后,应当区别情形,在五日内责令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或提出保证人,或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决定对被依法没收保证金的被告人继续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的期限连续计算。

第一百二十四条 变更强制措施或释放的决定

对被告人的判决、裁定生效后,应当解除取保候审、退还保证金的,如果保证金属于其个人财产,人民法院可以书面通知公安机关将保证金移交人民法院,用以退赔被害人、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或执行财产刑,剩余部分应当退还被告人。

第一百二十五条 监视居住的决定

人民法院决定对被告人监视居住的,应当核实其住处;没有固定住处的,应当为其指定居所。

第一百二十六条 监视居住的执行

人民法院向被告人宣布监视居住决定后,应当将监视居住决定书等相关材料送交被告人住处或指定居所所在地的同级公安机关执行。

对被告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监视居住的原因和处所通知其家属;确实无法通知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一百二十七条 继续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经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起诉至人民法院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变更强制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应当重新办理手续,期限重新计算;继续使用保证金保证的,不再收取保证金。

人民法院不得对被告人重复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第一百二十八条 逮捕的决定

人民法院应当决定逮捕具有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被告人。

第一百二十九条 逮捕的情形

被告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的;

(三)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经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案,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的;

(六)擅自改变联系方式或居住地,导致无法传唤,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的;

(七)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八)违反规定进入特定场所、与特定人员会见或通信、从事特定活动,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违反有关规定的;

(九)依法应当决定逮捕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三十条 变更强制措施或释放的决定

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后,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讯问。发现不应当逮捕的,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立即释放。

第一百三十一条 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形

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变更强制措施: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第一百三十四条 强制措施的变更或释放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

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二)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三)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第一百三十五条 强制措施的变更或释放的决定

人民法院决定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被告人的,应当立即将变更强制措施决定书或者释放通知书送交公安机关执行。

第一百三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的建议

人民法院对决定逮捕的被告人,应当在收到人民检察院建议后十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第六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三十八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权

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一百三十九条 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处理

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缴、退赔的情况,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

一、审查受理与庭前准备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对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书和案卷、证据后,应当指定审判人员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属于本院管辖:审判人员需要确认该案件是否在本法院的管辖范围内。

2. 起诉书的内容:审判人员需要核对起诉书是否明确写明了被告人的身份,是否有受过或正在接受刑事处罚的情况,以及被采取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和羁押地点。此外,还需要核对起诉书中对犯罪事实的描述,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等情节,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况。

3. 证据材料的移送:审判人员需要确认起诉书中是否附有证明指控犯罪事实的证据材料,包括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批准决定和所收集的证据材料。

4. 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审判人员需要核对起诉书中是否列明了对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或其他涉案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情况,并附有相应的证据材料,以证明相关财物依法应当追缴。

5. 相关人员的信息:审判人员需要核对起诉书中是否列明了被害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以及是否附有证人、鉴定人的名单。此外,还需要确认是否有申请法庭通知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证的情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类型和管辖地,以及针对犯罪地的定义。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审判人员的回避制度、被告人的辩护与代理资格,以及审判人员和法院工作人员的亲属在担任辩护方面所受到的限制。

  •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范围、时间限制及刑事案件的律师收费标准。犯罪嫌疑人可委托一至两名律师担任辩护人,且需及时通知办案司法机关。不得担任辩护人的人员包括被宣告缓刑和刑罚未执行完毕者、现职人员等。律师费用需与律师

  • 什么叫刑事辩护,概念是什么

    刑事辩护的概念及策略。刑事辩护是通过法律手段为被告提供有利证据与理由,对控告进行反驳与辩解,旨在保护被告的合法权益。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当事人都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刑事辩护是司法体制的关键环节,植根于尊重人类尊严的理念,明确在依法判定有罪前,被告人应

  • 如何做好刑事辩护

    如何做好刑事辩护。首先,从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抗辩、阻断违法性的抗辩和情节辩护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刑事辩护的方法。其次,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规定,以及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自行辩护的相关规定和特定人

  • 亭湖刑事犯罪辩护律师多少钱
  •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 律师辩护费要多少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