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准则对企业合并进行了明确定义:“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家企业,其中一家企业吸收另一家企业并以自己的名义继续经营,被吸收的企业则解散消失。
例如,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清-华同方通过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并按照1.8:1的比例换取**电子股东持有的全部股份,将**电子的全部资产并入清-华同方,合并后**电子的法人资格被注销。
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设立一家新企业,合并完成后,合并各方解散。原企业所有者将各自企业的全部净资产投入新企业,成为新企业的股东,原有企业不再作为单独的法律主体而存在,只是作为新企业的分部进行经营活动。
控股合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其他企业的全部或足以控制该企业的部分有表决权的股份而实现的企业合并。控股合并后,合并各方仍作为单独的法律主体而存在,形成母子公司的关系。
在以上三种合并形式中,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后存在的是单一的企业,报告主体就是这一个企业。然而,在控股合并下,情况就有所不同。
控股合并后,原来的企业依然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而存在,名称一般也不发生变化,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合并前,两个企业不存在母子公司关系,而合并后,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母子公司的关系。在母子公司关系存在的条件下,母公司可以对子公司实施控制,在生产经营方面两者成为事实上的一个整体,即由母公司和由该母公司所控制的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为了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需要在各个报告期末另外编制反映集团整体的合并会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报告主体不再是一个企业,而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将企业合并的定义改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则只能涵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这两种形式,而不能涵盖控股合并。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准则中使用了“报告主体”这样一个概念。
公司验资的程序及时间要求。公司发行股份后需经过验资机构验资,包括开设临时账户、股东出资、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和出具验资报告等步骤。验资报告的出具一般需要三个工作日。公司应在验资报告出具后按照法定时间要求召开创立大会,确保合法合规。具体的验资时间可能因地区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的程序和所需资料。当事人需前往工商局领取申请表并填写公司变更表格,同时准备相关证件和资料前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税务局办理变更登记。股权变更所需资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公司章程修正案等。具体申报资料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
公司分立与合并的区别。公司合并是通过合同将两个以上公司合并为一个公司,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和扩大规模。公司分立是一个公司通过法律程序分成两个以上公司。合并方式主要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其中吸收合并为多数。合并会产生公司解散、变更和设立等效果。此外,文章还
如何计算并购公司的价值,包括对并购公司的历史绩效进行分析、确定预测期并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以及选择合适的折现率等内容。重点在于理解不同现金流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行业、管理政策等因素确定预测期及折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