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在法律上与纸质合同享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电子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合同具备与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电子合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真正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却非常少。常见的电子合同形式包括:
然而,这些电子合同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容易在传输或保存过程中被篡改。
电子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电子合同才具备与纸质合同手写签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电子签名法》第五条至第八条的规定,只有锁定签约主体真实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确记录签约时间的电子合同才被法律认可。因此,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采用可靠的电子签名签署的电子合同才是合法有效的。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单证是以电子数据形式在计算机内磁性介质中传递和存储的文件,无法直接被人识读,只能通过屏幕显示或打印输出来识读。然而,这只是一种抄录,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证据原件。因此,在执法部门受理电子商务违法案件和电子合同纠纷案件时,无法获取作为书面证据的原件。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新合同法明确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并将可读形式的电子证据归为采纳证据中的视听资料类。这表明,在经过国家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和电子数据交换服务中心的认证和防火墙的技术处理后,经过辨别真伪的电子单证计算机记录可以作为合法的证据来认定事实和进行定性处理。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电子合同在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其打印的纸质文本具有法律效力。电子合同生效需满足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电子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虽然法律对电子合同形式未有明确规定
在中国法律下,合同是否可以使用电子传真进行签订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电子传真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可以用于签订合同。然而,需要注意,《电子签名法》规定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不适用于电子合同,如涉及人身关系、不动产权益转让、公用事业服务等。
电子签名对传统书面形式的挑战,指出传统书面形式在网络应用和电子合同缔结方面的限制。关于电子意思表示的书面效力问题存在争议,联合国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法律途径和合同途径来解决书面效力问题。法律途径采用“功能等同法”将电子意思表示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