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一种有效方法,用于解决行政主体行为侵犯合法权益的争议。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行政诉讼法是一种诉讼程序法,主要用于确定诉讼参与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
行政诉讼法可以根据学理上的理解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行政诉讼法指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专门、完整法律形式的行政诉讼法典,通常被称为“民告官”。广义的行政诉讼法则是指凡是在内容上属于规定行政诉讼问题的法律规范,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属于行政诉讼法的范围。
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形式。合议庭的成员由院长或庭长根据具体案件的需要临时组成,其中一位审判员担任审判长。如果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他们将担任审判长的职责。在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按照多数意见决定,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录在评议笔录中,并由合议庭成员签名。
合议庭是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的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两种组织形式,即独任制和合议制。在民事诉讼中,除了第一审程序中的简单案件适用独任制进行审判外,所有二审、再审、重审以及一审中的非简单民事案件都必须由合议庭组成进行审判。世界各国的法律都规定了合议庭制度,可见合议庭在审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案件涉及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是否合法以及今后如何依法办事的问题,其影响重大。为了确保审判质量,人民法院采用合议庭的形式审理行政案件,这有助于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便正确、及时地解决行政争议。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