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司法解释 > 二者适用的目的与领域的差异

二者适用的目的与领域的差异

时间:2025-06-13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6277
当前,许多学者仍然习惯于将从属求偿理论纳入到人格否认法理的领域进行研究,如朱慈蕴的《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和陈莉的《美国公司法上揭开公司面纱的理论和实践》。我以为这对从属求偿理论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从属求偿原则毕竟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法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法律机制,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法理无法在理论上对从属求偿原则进行解释,在司法实践中也解决不了从属求偿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原本从属求偿理论的产生就是美国法院拒绝使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创新结果。就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如果母公司违反了\'公平和善良风俗\'的原则和诚信义务,则将母公司的求偿列入从属地位是对子公司其他债权人的一种救济措施,这不涉及到不顾公司实体的存在和揭开公司面纱的问题"·。具体而言,我认为从属求偿理论与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起码在以下二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法人格否认法理的目的是完全否认子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使母公司(股东)直接承担责任。而从属求偿原则的目的是限制母公司的受偿顺位。

法人格否认法理不仅适用于破产法领域,还广泛适用于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领域。但从属求偿原则一般仅适用于破产法领域。尽管台湾法律规定该原则适用于破产、和解以及按公司法进行的公司重整或特别清算程序,但其适用范围远不如前者广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不能用法人格否认法理来解释或取代从属求偿原则。以下是我认为的主要理由:

1.法人格否认法理的核心是否定子公司的独立人格,并让母公司对破产的子公司的债务承担直接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法院对母公司向破产子公司提出的求偿要求是绝对拒绝的。因为如果法院认为子公司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母、子公司被视为一体,母公司的求偿将被视为基于自身向自身提出的,这在法理上是不允许的。此时,法院需要考虑的是母公司求偿的有效性问题,而不再是求偿的顺位问题。而从属求偿原则解决的是母公司的求偿顺位问题。

2.如果用法人格否认法理来解释,必然会出现逻辑上的矛盾。适用法人格否认法理,要求否定子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但既然子公司连法人资格都不存在,那么在我国破产法规定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才能破产的情况下,怎么能让子公司破产呢?

3.作为子公司的外部债权人,以从属求偿原则为依据,主张母公司劣后受偿,往往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理由说服法院完全否认子公司的法人资格。否则,如果能有足够理由使法院否认子公司的法人资格,就可以直接向母公司要求承担直接责任,这样不是更有利于充分保障外部债权人的利益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该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法人被控制和操纵而违背公平原则。该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完善了法人制度,对滥用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

  • 连带保证合同的权利主张方式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公司法人合法取得法人资格,但法人人格的滥用会损害法人制度的实效性及侵害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在承认法人独立性的同时,对其进行限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非彻底否定,而是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暂时否定,结束后法人仍存。

  • 新公司法中公司设立的门槛是否有变化
  • 关联公司的定义和法律要件
  • 金融债务风险及其法律保护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